【熊貓眼】中國太空科幻電影《流浪地球》在新春期間上映,票房火熱,成為叫好又好座的科幻大片,獲美國《紐約時報》讚賞。將人類命運存續作為探討主題,引起國際的強大共鳴;但亦引發爭論,認為電影是為中國官方的「命運共同體」宣傳。
中國賀歲片《流浪地球》票房火爆,小說原著是曾獲世界科幻最高榮譽「雨果獎」的名家劉慈欣,劉慈欣本人也擔綱監製,並找來郭帆執導演筒。《流浪地球》是中國春節電影檔期上的急先鋒,一直領跑票房紀錄,大年初一的票房就已達到人民幣一億九千萬(折合約二千八百萬美元),憑著口碑逐步上爬,至今票房已累積有三十五億人民幣,預料總票房更會達到四、五十億人民幣左右,是中國春節期間票房最高的電影。
《流浪地球》也是中國第一部嚴格意義上的科幻電影,以太空為背景,敘事氣度恢宏,故事主線就是人類要把地球帶離行將毀滅的太陽系,搬到遙遠的人馬座,把人類命運存續作為電影探討主題。因此,不僅在中國口碑、票房告捷,也得到美國《紐約時報》、科幻電影導演詹姆斯·卡梅隆(James Cameron)好評,成為國際性影片,被譽為開啟中國「科幻電影元年」。
《流浪地球》在中國以外的反應也不俗,在美國二十二個城市、加拿大三個城市、澳洲、新西蘭也有上映,在全美首週票房有一百六十八點五萬美元,排名在第十三位,但中國媒體《觀察者網》的報道指出美加觀影者多是華人,而英文字幕也多有錯漏,在限於成本的情況下,無法兼顧海外英語觀眾。
內容與原著不盡相同
《流浪地球》本是劉慈欣的一部短篇小說,字數約二萬字左右,而電影版《流浪地球》只截取了當中的數百字,把焦點放在地球流浪到木星期間,借助木星引力「逃逸」出「太陽系」這一段,而原著小說的人物都沒有在電影出現,電影的人物也理所當然都是小說所沒有的。電影版的《流浪地球》把小說中的重要情節刪去不少,例如小說裏人民起義,反對聯合政府繼續脫離太陽系一節,就沒有在電影中出現。
《流浪地球》電影版大致上是新的劇本,沒有借助原著小說太多情節,這如同中國新春檔電影《瘋狂的外星人》,也是源於劉慈欣的小說《鄉村教師》,但同樣大幅增加故事情節,和原著關係不大,也反應了劉慈欣作為「IP」(Intellectual Property),是票房的保證,與他有關的作品佔了新春檔期電影中的兩部。
電影製作過程多波折
作為中國「科幻元年」的扛鼎之作,《流浪地球》的誕生卻備極艱辛。劉慈欣獲雨果獎成名後,除了這次上映的《流浪地球》和《瘋狂的外星人》,他的長篇小說《球狀閃電》和《三體》本來也要被拍成電影作品,卻因為種種原因,由二零一五年立項至今,尚未拍出。
《流浪地球》一片的拍攝過程也一波三折,結算成本達到三億二千萬人民幣,相比起好萊塢科幻片的預算,無疑只能算是中型的投入,特效團隊也是多國聯軍,包括了韓國以及德國的團隊,但沒有美國團隊的協助。
導演郭帆回憶,也表明曾經在拍攝過程中成本不足,經歷過萬達影業撤資,電影差點胎死腹中,最後幸而得到《戰狼二》的主角吳京注資六千萬人民幣,才有成本可以把電影裏的「太空站」拍攝出來。《流浪地球》拍攝過程的艱難,反映了中國過去對科幻電影的忽視,不敢投入過多成本。
《流浪地球》的票房告捷,意外地引爆了中國自由派的批判。因為主演人同樣是《戰狼二》中的吳京,因而被認為是「太空戰狼」,事實上,吳京戲份不多,戲份更多放在了青年演員屈楚蕭和趙今麥身上。《流浪地球》亦被指為中國官方「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宣傳,《北京日報》評論員胡宇齊評論文章《〈流浪地球〉再好也要經得起批評》認為該片「是充滿情懷的『中國式方案』」,而該文章也獲人民網轉載,被視為「中國方案」、「中國模式」的宣傳工具。亦有好事者在《流浪地球》電影票尾,印上「只有共產黨才能救地球」的字眼。這本是網民使用會員訂票、自製的標語,卻被誤以為是所有《流浪地球》的電影票尾都有這樣的字眼,意外引發網民的激烈討論。
《流浪地球》的火紅、熱烈討論被寄託了許多「中國性」,集體主義、家國情懷成為解讀的主要路徑。而面對人類存亡危機,有別於西方科幻災難片的上飛船逃亡,《流浪地球》被認為更代表了中國人安土重遷的精神,帶著整個地球逃離危機的構想不啻是西方科幻界未有過的想像。
總體來說,《流浪地球》在中國的評價正面多於負面,但批評者也不在少數,在文藝網站「豆瓣」上的評分達七點九,但也有百分之二十二的評論者只給了三星的評分。
而在西方世界,《流浪地球》被給予了更多正面的評價。可謂出人意料。美國《紐約時報》以《中國電影終於加入了太空競賽》為題,認為《流浪地球》代表中國同時開啟科幻電影製作與太空探索新時代:「這類型電影在技術和經濟上都超出大陸大多數電影製作人的能力,是對電影業的一次考驗。」而對於《流浪地球》被認為是中國官方的宣傳,《紐約時報》則認為有別於《戰狼》,《流浪地球》「沒有大國沙文主義」色彩。科幻導演詹姆斯·卡梅隆也在微博發文,「祝《流浪地球》的太空之旅好運,祝福中國的科幻電影旅程」,顯示他對於《流浪地球》的支持。
《流浪地球》無疑是中國科幻電影發展的一大里程碑,票房的成功代表著科幻電影逐漸成為中國電影界的發展路徑之一。電影衍生的爭議背後,就是「中國性」與「普世性」之爭,中國科幻電影在兼顧人類價值、中國傳統的路途上,於暢想世界未來、探討倫理價值的時候,難以避免會捲涉在雷同的價值漩渦之中。這一次,中國的自由派連西方都不如,凸顯中國自由派不分青紅皂白,逢主流觀點必反的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