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貓深度:協議執行機制未明朗 爭議難解

【熊貓眼】中美據報正起草多項諒解備忘錄,作為最終貿易協議的基礎。然而,雙方就協議執行機制的討論仍不明朗,美方促設可驗證及監察機制,但中方似乎傾向較雙向的措施約束,如只讓美國監督中國履約,北京恐難接受,甚至可能成為美國向中國挑起新貿易摩擦的藉口。

路透社上月報道稱,美國要求定期評估中國貿易改革承諾的進展,如果認為中國有違協議,可能再度訴諸關稅行動。

美促可驗證 京傾向雙向

中國商務部前官員、現任中國與全球化智庫高級研究員何偉文向彭博社表示,協議執行的核查應是雙向的,且不能侵犯中國的主權。何認為,如果諒解備忘錄是協議最終格式的話,就應只有屬於諒解備忘錄的內容才納入監管。

同樣是商務部前官員兼外交官的周小明也認為,協議本身應該反映雙方訴求,這是設立執行機制的基礎;否則,很難成為公平的機制,甚至可能成為美國向中國挑起新貿易摩擦的藉口。周並指,讓任何第三方機構參與監督履約的可行性不大,因為雙方對哪個國家或多邊組織是最佳仲裁者的看法有別。他也說,鑑於美國不斷退出曾與其他國家簽署的協議,執行機制會否真正讓美國堅守承諾也值得懷疑。

中國商務部前副部長、現任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魏建國亦表示,中國不反對建立執行機制,但中方也希望美國同樣建立機制,以防止美國食言。

如果最後的結果是美國在協議執行機制上單方面發號施令,恐遭遇中方不滿,像此前美國政府派員進駐監管中興通訊10年的做法不太可能成事。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