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猫深度:外交求穩 進入戰略探索期

【熊貓眼】歷經中美貿易戰與科技冷戰的衝擊,中國今年外交戰略將進入「穩中求進」的戰略探索期。

對外經貿主張經濟全球化、反對貿易保護主義;對外戰略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持續以「一帶一路」倡議擴大歐亞非和拉美的朋友圈。

中美關係牽動全球局勢,今年是中美建交40周年,但不惑之年並不順遂。美國去年啟動三波對中國貿易制裁,共達2,500億美元。

雖然美國總統特朗普延長休戰期,但是美國朝野已經形成共識,認為中國展現實力、並打算以犧牲美國為代價,成為一個經濟、科技和軍事上的新強權,中美之間似乎出現「修昔底德陷阱」。

華為財務長孟晚舟在加拿大被捕事件,點燃5G科技冷戰。

北京接連對加拿大猛出重手,外媒指是把「人質外交」升級成「行刑外交」,隨著美國司法部將引渡孟晚舟,面對以美國為首的「五眼聯盟」,北京將積極爭取歐洲、日本和南韓企業進入中國市場,同時要在高科技領域「自力更生」。

「中美貿易戰目前不再升級,但還在過程中,尚未簽署協議。」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時殷弘指出,兩岸關係在今年情勢丕變,再加上中美之間的矛盾和意識型態,今年中國外交將有新的挑戰、新的障礙,將會進入「戰略探索」期。

中日關係會快速加溫。去年10月,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訪問北京,重啟中日雙邊貨幣交換協定、開設中日知識產權對話、創設先端技術領域合作的新框架、簽訂在第三國進行基礎建設開發合作、簽署海上急難救助協定、放寬福島核災食品輸入中國等六項議題。習近平今年6月將出席G20大阪峰會,回訪日本可望出現「小高潮」。

今年北京有三個主場外交:海南博鰲亞洲論壇、「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海進口博覽會。

外交部長王毅指出,「一帶一路」論壇是今年中國最重要的主場外交。目前確定已有俄羅斯總統普京、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將出席。

儘管北京否認「一帶一路」是「陸版馬歇爾計劃」,但地緣政治色彩強烈,而且馬來西亞等國對於「債務陷阱外交」疑慮加深,北京必須努力化解歐、亞、非和拉美各國的憂心,並在紛雜的國際形勢扮演「穩定器」,為破解國際難題提出中國方案。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金燦榮分析,今年重點工作是國內經濟穩定,因為經濟下行壓力大,外交方面主要「求穩」,不像以前「一帶一路」、亞投行那樣大開大闔,新議題不會多,把常規化的工作持續做好。

依循北京既有的思路和論述,今年對外關係,將積極參與經濟全球化進程,推動建設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係」,以共建「一帶一路」為重點,旗幟鮮明「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

至於中美關係,誠如英國經濟學人形容,中美貿易戰可能持續悶燒,但還不至於滑向意識型態衝突的新冷戰,更像是一種相互牽制,雙方築起一條互不信任的萬里長城。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