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员 蓝雨
中美继续边打边谈。5月14日,美国财政部称财长姆努钦(Steven Mnuchin)会在不久的将来赴华举行贸易磋商。美国总统特朗普14日则强调「美中谈判并未破裂,只是有些小争执」。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5月13日公布对中国价值约3,000亿美元产品徵税程序相关细节。这距离5月10日美国宣布对中国价值,2000亿美元商品徵收关税的决定不到一周的时间。原本外界以为中美贸易谈判能跑完最後一圈,结果,中美又回到了边打边谈的老路上去。
中美的态势也为欧盟所关注。《金融时报》5月12日提到,欧盟密切关注美中的贸易争端,一旦美中结束谈判,欧盟的外交官可能要与华盛顿和北京展开艰难的对话。有欧盟高级外交官直接称:「美中关系的发展对我们与任何一方的谈判都不是好兆头,因为他们肯定会把彼此达成的任何共识复制粘贴到我们身上。」
而欧盟委员会负责预算和人力资源的委员京特·厄廷格(Guenther Oettinger)日前在接受德国《国际政治》双月刊采访时表示,如果是G2主导明日的世界,单个欧盟成员国是无法与之匹敌的。在被问到「欧洲是否大到足以和这两个大国坐到同一张桌子上」时,他给出了肯定的回答:「欧盟可以与美国和中国平起平坐。欧洲能成为提出自己价值观的协力厂商。」
欧盟对中美谈判的担忧、对自己与中美要平起平坐的要求都说明了欧盟也在审视当下的格局。在与美国较量之际,北京也需要注意到这股力量,它们看似是「局外人」, 但它们随时有插手的可能。
美国之外的干扰
从500亿美元到2,000亿美元再到3,250亿美元,美国总统特朗普不断升级与中国的贸易战。这是中国面对的来自美国最直接的挑战。而在这个期间,「群狼围攻」的局面一度是北京所担忧的。
早在2018年3月美国发起贸易战之初,美国就有过希望与欧盟共同联手对付中国的提议。美国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库德洛(Larry Kudlow)和美国商务部长罗斯(Wilbur Ross)在2018年甚至出面称欧盟与日本将加入对华贸易战。2018年7月,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Jean-Claude Juncker)访美也曾被外界一度解读为美欧要另起炉灶、撇开中国建立一个零关税贸易区。并且,与美国一样,欧盟对中国的工业补贴和强制性技术转让颇有微词,只是反对像特朗普那样用徵税的方式来逼迫北京让步。
同样,日本在强制性技术转让问题上一直对中国表示「关切」,赞同美国敦促别国更强有力地保护智慧财产权。2017年、2018年举行的美欧日三边部长级会议会後声明都提到计画联手解决钢铁产能过剩和强制性技术转让问题。2018年4月,世界贸易组织(WTO)公布的档显示,日本和美国一道,向WTO投诉中国「涉嫌歧视的专利技术许可规定」。
与欧日略有不同,印度则是对华小动作不断。2018年2月,印度调整手机整机关税,由15%提升至20%。之後的9月,印度宣布提高19种「非必要商品」的进口关税,其中包括中国输印度的不少主力商品。
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在2018年曾称中国站在反对单边主义的前沿,不希望有人「在背後打冷枪」。中美贸易战还未有一个明确的结果,加之欧日印等国与中国的经贸合作愈发紧密,它们不会立即在中美之间选边站是明智之举,但不排除它们贸易战的氛围之下有所动作,欧盟、日本和印度的诸多行动已经是证明。
可能的局面
欧日印的动作对於北京来说都是不愿乐见的。
在贸易战的大背景之下,各方正在合纵连横。欧洲、日本等国家都是中美希望拉拢站队的重要力量。美欧日有着相同的意识形态、高度契合的经济利益,且对中国崛起日益担忧、对中国经济体制不满,它们联合起来遏制中国的可能性并非没有。
当年美国联合欧洲国家向日本施加压力,迫使日本签订「广场协议」。这样的局面如果重演,中国将面临的就不是与美国的贸易战,而是全方位的贸易战,被动地位可想而知。
具体说来,欧日很可能会插手中美贸易协定的达成,不希望中美实现和解。中美贸易战给欧日等国家提供了打入中国市场或者美国市场的机会,比如中国把从美国进口的商品转向从欧洲进口。这些实实在在的利益是欧日不愿错过的。除此之外,上文提到的欧盟外交官有关「复制粘贴」言论也体现了欧洲的心思——它们不愿见到中美就未来的贸易规则达成共识。
世界贸易组织为主导的多边主义体系正在崩坏,新的贸易规则尚未建立,各方都在摸索或者说先人一步定义未来的贸易格局。
日本与欧洲在2018年7月已经宣布建立零关税自贸区,美国也在筹画与欧洲和日本建立零关税自贸区。美欧日一旦在未来构建起这样的自贸区,在未来贸易体系中也将有更多的话语权。同样,作为全球数一数二的大国,美国与中国达成协议也将改写全球贸易体系。
到底是中国接受美欧日为主导的贸易规则还是欧日接受中美制定的规则?这是各方必然要考虑的问题,也会成为欧日出手阻拦中美的一个理由。
另外,欧日介入中美贸易争端会使贸易谈判的性质复杂化。中国将与美国的贸易问题归结为贸易摩擦,是新兴大国与守成大国之间的矛盾。作为主要的发达国家,欧日如果与美国站到一起就变成了发达国家联手打压中国的局面,中国成为发展中国家中首当其冲被针对的目标。
欧日与美国走近是中国需要警惕的局面,同样,中国也要注意印度等新兴国家的动向。在多边主义受到挑战的情况下,中国将这些经济体看成是发展中国家内部可以团结的力量,但印度等在中美贸易问题上摇摆不定甚至对中国出手,显然是不利於中国「尽可能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的」。
可以不合作,但至少不要搞破坏
目前来看,欧日印纵然有倒向美国的可能,但基本上还是未有大动作。这一方面在於美国与它们也在打贸易战,它们自顾不暇。如果与北京再有更多波折,它们就是与中美两个大国同时较量,反倒是「引火焚身」。
另一方面在於北京的攻势,以「扞卫多边主义」为由与这些国家找到了利益共同点。欧盟要维持全球G3的格局、日本和印度作为全球前五大经济体的重要力量,它们不会甘心全球贸易格局维持美国一家独大或者是中美说了算。
当下的局面对於中国来说是相对有利的。期待美国的盟友立即与美国就此分道扬镳并不现实,毕竟它们在价值观、利益上存在诸多共同点。北京能做的起码是保证这些国家「不站队中国但也不要与美国联手抗华」,使其继续维持现下观望的态势。
在美国不断提升关税之後,中美接下来的博弈将更加激烈。美国打出关税牌之後,仍有可能会使用盟友这张牌,不断拉拢欧日以孤立北京。特朗普5月和6月两次访问日本、6月将到访欧洲(英法两国),中国要警惕欧日在贸易问题上与美国合作的同时有针对中国之嫌。一旦它们卷入进中美争端,以往的贸易态势也会随之改变,局面很可能会失控。这是北京需要严防的一点。
最后,笔者认为,在美国与欧盟之间,在西欧与东南欧之间,在欧盟与英国之间,在美国与日本之间,在美国与俄罗斯之间,在印日与东盟之间,在日本与韩国之间,在印度与中亚之间,在美国与印度之间,中国应做出全盘战略策应,制定牵制策略,以建立有利多极化政治格局,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大局。
(2019.5.17 猫眼社评)
插图:
安倍在「平成」最後一周走訪歐美六國,在天皇退位前一天才趕回國內。而於上月26日在美國訪問時,特朗普卻霸佔大半紅毯位置,令安倍即使在「騰挪」之後也僅得一隻腳站在毯上(Getty Im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