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眼社评 香港泛民甘做“带路党” “亲华”港媒及假建制的一次“裸奔”

评论员 蓝雨

当很多人都以为占中之后香港已经慢慢走出泛政治化泥潭的时候,一场场规模空前的白衣与黑衣游行,几乎一夜之间将所有幻象打破。

香港爆发抗议特区政府提出修订《逃犯条例》的一连串示威游行,也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同时也是一次媒体立场大检阅。

日本媒体在这次事件上显示出极大的兴趣,从四月港府酝酿修例开始,到近日的冲突事件,日媒积极报道背後,却存在偏颇的报道。

与五年前的「占中运动」不同,这次事件酝酿时间长,但行动时间较短促,而且像法国黄背心运动一样断断续续地进行。或许因为这个原因,日媒除了有电视台委托驻港记者到场拍摄部分短片用来辅助说明外,在这次事件的整个过程,日媒都「退居二线」,倚靠英国BBC和法国法新社(AFP)的报道进行翻译,之後再由国内的主流媒体抽取当中所需的内容来进行二次报道。

熟知上述两个英法媒体的朋友也知道,他们素来对关於中国的报道都不太「友善」,这几天的报道也以中国政府威胁香港自由和自治为主要论调,赞赏示威人士为扞卫自由人权和司法独立而战。日媒转用後的报道方向也没有什麽大的分别,从左派的《朝日新闻》到右派的《产经新闻》,承袭外媒的资料,几乎是用搬字过纸的方法来报道事件,由示威人数全面采信民阵的「百万人说」(香港警方的数字只用括号附带),到对《逃犯条例》的介绍都以反对派的角度来演绎诠释,搜罗各大小日本媒体的报道,均没有一个是持平地报道两边立场。

另一个有趣的观察是,在这次反修例的报道里,日本的右派媒体相对表示关心,比起《朝日》、《读卖》等偏中靠左的媒体,右派的《产经新闻》、JBpress等除了翻译外媒报道外,更自行制作《逃犯条例》懒人包并高调地批判香港特区政府和中国政府。香港方面。近年社运冷潮,香港甚少出现大新闻,让本地新闻的内容非常平淡,但近日示威事件让不少媒体都再度火热起来。尤其是近期希望转型为网络订阅制的《苹果日报》,四月,《苹果》凭艺人许志安与黄心颖的偷情事件,让会员登记突破二百万人,现在作为反修例的先锋媒体,《苹果》母公司壹传媒的股价近日上升近百分之二十八,为将来付费订阅制打下强心针,成为最近示威事件最受益的媒体。被港人称作“汉奸黎”的一传媒老板黎智英,一边指挥游行队伍,一边大赚示威“红利”。而反华媒体《成报》就更不用提,自然是坚决反修例。

值得一提的是,一直被视为亲中,属于建制阵营的《星岛日报》及其《头条日报》(老板何柱国是政协委员),这次也是反修例媒体先锋之一,与昔日亲中的立场截然相反,类似的媒体还有同样被视为亲中的《经济日报》。这些所谓建制派媒体,关键时刻原形毕露,齐齐”裸奔“,与反华媒体一起站台,吃相十分难看。反而《东方日报》,《明报》等媒体相对客观中立,偏向支持修例。

提到媒体,不得不提新媒体范畴的社交平台,网媒以及香港网络的”意见领袖“。

六月九日及六月十六日二次大型游行及占领运动,主办方民间人权阵线称,两次游行分别是一百零三万人和二百万人,警方则表示估算二十四万和近三十四万。这两次的大型示威,网络发挥极大作用,网上聊天软件Telegram、社交平台脸书和Instagram等,让反修例力量的宣传有效传播,在舆论层面完全压倒支持修例的团体。

反修例力量在社交平台发表宣传,例如反修例的懒人包、制作短片、微电影等,适合现时年轻人的阅读习惯。反修例力量又会利用Telegram的强大群组功能来讨论反修例的战略,Telegram的群组最大可容纳二十万名用户,多个反修例的群组,有些高达四万名用户,现时反修例群众都在Telegram讨论,达成共识後就会由群主对外公布结果,然後在其他社交平台呼吁群众加入支持,形成强大的动员力量。

比起之前的「占中」,政党、政治组织的角色明显低调,形成「去中心化」的情况,在社交平台上,每个人都可以成为KOL(意见领袖),呼吁亲朋好友参与示威集会。但是,仍然有一些传统KOL在这次反修例中发挥作用,例如较多激进年轻人关注的仇思达、较多中老年人听的网台D100、萧若元的「谜米」等。

「去中心化」这一新特点,令特区政府无法象占中那样拘捕组织者(如占中三子,黄之锋等),相信是背后策划力量的新招数。不过,香港或可沿用网络相关法例,追究煽动者。

分析完媒体,再看香港的建制派。

香港的政治格局,基本是由特区政府,建制派(政党,家族等),泛民(政党,大律师公会,教协等)三方组成。长期以来,不管此消彼长,都基本维持这样的格局。但是,这次风暴,政治后果十分严重,影响深远。

笔者所指的政治后果十分严重,指的是香港泛民与中央政府那层薄薄的纱纸不仅被捅破,更被撕至粉粹。笔者认为,中央政府与泛民再难有对话的空间,更别说有合作的可能。因为泛民”引狼入室“,已经完全站在了中央的对立面。

多年来,香港泛民已经成了香港发展的绊脚石,逢中必反,为反而反众人皆知。这次反修例,更明目张胆引狼入室,充当美国的急先锋,真正成为香港的“带路党”。这样的泛民,已经没有资格与中央政府对话。香港泛民,就是清朝的“吴三桂”。

再看建制派。这次修例,是特区政府,建制派与美国势力,泛民的一次大对决。结果是特区政府与建制派惨败收场。

而建制派中,代表商人利益的自由党一如既往,见风使舵。行政会议除了少数人如叶刘淑仪等之外,见困难便龟缩,为求自保,先举白旗。如行政会议召集人陈智思,从叶刘淑仪阵营跑到林郑月娥阵营,现在又想跳船,把一切责任推于林郑一人,全无集体负责制下的战友情谊,可谓潮水退却,才知道谁在裸奔。

现在总结,林郑月娥之败,在于出身港英政务官体制,缺乏国际视野、政治智慧,又不屑请教专家顾问。单凭两、三人孤军作战,虽然勇气可嘉,但面对全球第一霸主的美国,便是送羊入虎口,不败才怪。美国有全球最优秀的战略谋划,广泛的情报网络,几十年在香港深耕的经营积累(再加英国殖民势力潜伏在香港的支持),加以最新的大数据和网络操控民心民情民意,林郑只身应付怎可对抗呢?

未来,特区政府已经无法在建制派与反对派之间平衡,因为反对派已经与中央决裂,矛头直指治权。所谓的对话,实质是城下之盟的对话。不过,现在恐怕对话也难,因为根据“颜色革命”的教科书,香港泛民未来将“堂而皇之”地采取不合作运动,瘫痪政府运作。最终受害者就是香港市民,包括上街的那百万之众。

现时林郑之败形成政府瘫痪,民心两极化是一方亢奋,一方溃散,正是美国乘胜出击的大好时机。从美国不再半遮脸,直接赤膊上阵来看,未来的立法会选举,甚至特首选举,一定用“一国二制”做挡箭牌,直接干涉选举。选特首的选委会,涉及广泛利益,美国没法收买或动员,但通过这次修例考验,建制派的人不少是同床异梦,有些甚至就是美英代理人,明修栈道,暗度成仓地服从美国意志一点都不奇怪。

所以,中央政府应该重新检讨在香港事态中国家安全的因素,全力堵塞外国势力不当地介入香港本地政治。国防、外交属于中央事务,国家安全亦属同一性质,中央政府不能撒手不理,放任外国势力在香港任意妄为。关键是,特区政府根本不是美国的对手。当然,美国的干涉程度,依然取决于中美博弈的大环境。

虽然,港独已经被立法禁止,但万一选上一个港独特首,走暗独或分离路线,谁能预料?笔者多年前就撰文指出,林郑月娥之后,一定要培养不是港英政府出身的港人做特首。去殖民化,一定是未来香港特区政府的必修课。未来特首,一定要从这次修例立场坚定不移的新建制中人挑选。

最后提醒港人,香港的未来不在美国,而在中国,因为香港属于亚洲大陆,不属于美洲大陆。美国可以给香港什么?内地可以给香港什么?这不用算盘都能算出来。香港与内地才是真正的命运共同体,而不是美国。现在香港不仅没有给内地回报,反而成为藐视中央的地方,成为与外人联手危害内地的反华“桥头堡”,你想中央还会坐视不理吗?

当年“占中”,时任特首梁振英获得“疾风知劲草”的称赞。这次“疾风”,余下时间如何应对,是林郑的一大考验。而这次“疾风”,也看清了哪些不是“劲草”,而是“墙头草”,未来若再指望这些“墙头草”,甚至是建制阵营的“杂草”,香港难有安宁。反修例不仅打破了占中后香港暂时安宁的假象,还“裸奔”了一群假建制,裸奔了一群KOL。

香港泛民在美国的支持下与中央决裂,决裂的背后是对香港治权之争,短期阵痛难免,长远看泛民一定失败。因为只要中央觉醒,美国及泛民一定不是中央的对手。

(2019.6.24 作者为华人时事评论家 )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