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時:哪位高人指點美企繞過禁令出貨華為?怎麼繞?

【熊貓聚焦中美】紐約時報25日報導,儘管美國總統川普對中國大陸電信大廠華為實施禁令,但美國科技業大約三周前開始以海外生產的零組件供貨給華為,此舉是由一位美國商務部前官員的指點,目前川普政府知道此事,但關於如何回應,官員們意見不一。

川普政府部分官員認為,這種出貨方式違反法律精神,且破壞美國政府施壓華為的多項努力;但也有官員支持此舉,因為這減輕了華為禁令對美國企業造成的影響。華為曾說,他們每年向美國公司約購買價值110億美元的技術。

紐時說,美國科技公司是接受安慶國際法律事務所(Akin Gump)合夥人伍爾夫(Kevin Wolf)的建議,出貨給華為。伍爾夫曾在2010-2017年,擔任美國商務部助理部長,他說,他告訴那些科技公司執行長,華為被列入實體清單,並不妨礙美國各家供應商繼續出貨給華為,只要那些產品及服務不在美國製造即可。例如,晶片如果是在美國境外製造,且並不包含會對國家安全形成風險的技術,就仍可供應給華為。

但美國公司的這項銷售業務也有些限制。伍爾夫說,如果晶片製造商從美國提供疑難排解服務,或有關如何使用產品的指示,那麼這家公司就不可出貨給華為,即使那件晶片本身是在美國境外製造。

伍爾夫說,這不是法律漏洞或解釋,「因為並無疑義」,他說:「這只是深奧難懂。」

伍爾夫表示,幾家美國公司倉促盤算如何繼續出貨給華為,有公司考慮把部分產品的製造及服務整個搬離中國大陸,他說,美中貿易戰持續擴大,「已造成多家公司深思其供應鏈」。

但彼德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研究員馬永哲(Martin Chorzempa)說,那也可能表示,美國公司將他們的技術移到美國之外的地方,即轉移到政府較不容易控制的地點。他說:「如果供應鏈有問題,美國公司可以把某些東西移出中國,但也可能把技術研發移出美國。」「而中國仍是個大市場。」

馬永哲說:「部分大贏家可能會是其他國家。」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