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日軍用「糜爛劑」侵華 日學者首發現使用化武報告

日本學者近日首度發現,記載日軍侵華戰爭使用化學武器的部隊正式報告。(中時電子報圖片)

【熊貓時報訊】日本有學者近日首度表示,發現記載日軍在侵華戰爭期間,所使用化學武器的部隊正式報告。日本傳媒周日(7日)報道,該國歷史研究學者松野誠近期發現,1939年日本陸軍毒氣戰部隊在山西作戰時,曾使用裝有令皮膚和粘膜潰爛的「糜爛劑」,以及強烈刺激呼吸器官的毒氣彈詳細記錄。

據悉該份報告是在中國北方作戰的北支那方面軍附屬毒氣戰部隊「迫擊第5大隊」的文件,當中詳細記錄日軍侵華戰爭爆發2年後,亦即1939年7月,在山西山岳地區作戰情況,共有約100頁,包含相關戰況、炮彈使用情況,以及毒氣彈使用命令的副本等。

該報告又稱,部隊決定使用裝入糜爛劑的炮彈「黃彈」,以及加入噴嚏劑的紅彈方針;在7月6日的戰事中,日軍向中國軍隊陣地發射31枚紅彈;同月17日為支援步兵,使用60枚紅彈和28枚黃彈;18日則使用140枚紅彈和20枚黃彈展開炮擊。

該報告同時分析毒氣彈的威力,指出針對在山岳地區構築牢固陣地的敵人,使用紅彈展開攻擊不可或缺;又記錄首次使用黃彈,並評價稱「效果非常大」。松野誠表示,在目前已確認的資料中,此屬地面部隊在中國使用黃彈的首個事例。

松野誠續稱,對於侵華戰爭期間戰場的實際情況,現階段的發現只屬冰山一角,有必要弄清事實,並從中吸取教訓,避免悲慘的歷史重演。據悉,日軍在戰敗時為免留下戰爭犯罪證據,曾有組織銷毀使用化武的紀錄文件,以掩飾向中國軍民使用毒氣的真相。此次發現的資料,或屬部隊相關人士私人所保管。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