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逾1.5萬人染疫 韓單日康復者首超確診 檢測追蹤成分野 意韓命運迥異

【熊猫时报讯】意大利與韓國均為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海外重災區,當韓國新增感染人數回落之際,意大利確診人數不斷攀升,醫療系統陷崩潰。兩國在病毒檢測與封鎖疫區等應對措施上取態大相逕庭:韓國選擇大規模全面檢測配合密切追蹤傳播路徑,被視為疫情減緩的主因;意大利在疫情初起時雖亦廣泛檢測,但在感染人數擴大下無力追蹤,醫療系統受壓,只能以封城應付,惟暫未見成效。兩國的抗疫教訓值得全球借鑑。

感染人數超過1.5萬的意大利醫療系統陷崩潰。當地一度以大規模檢測控疫,但缺乏感染追蹤等配套措施下疫情失控。專家稱,如檢測不足,政府便應果斷控制人流抗疫,惟評論認為,意國連年的社會經濟問題與官僚反應遲緩,正是讓疫情發酵的主因。

意國1月30日首現病例,為中國輸入個案。總理孔特隨即宣布全國進入緊急狀態,並向最初出現疫情的中國停飛。路透社指出,最先出現疫情的北部市鎮政府曾大量檢測防範,甚至有醫療人員決定為無病徵的密切接觸者,或是與中國或其他感染地區無關但有病徵者檢測。惟未幾感染個案急增,官員遂改為只檢測有病徵者。

一醫生對百患者 意官員求救

因追蹤確診者相關接觸者目前仍是由醫護人員負責,醫護百上加斤。博洛尼亞一名醫生向路透社稱,單是要追蹤一名確診者的接觸史每日要花上12小時,坦言在病人不斷增加下便需取捨。上周重災區倫巴第大區有鎮官員求救,稱當地只餘下一名無染病的醫生負責治療逾百病人,醫院被迫關閉。

意國中央政府急增購5000部呼吸機等治療儀器及加開醫院牀位,又從各地徵召醫生赴重災區抗疫。本月起更推出封城措施限制人口流動,至周一(9日)更擴展至全國。孔特稱新措施需數周才能反映成效,但主要依靠自律的措施被批如同虛設。

國債高企官僚應對慢 削醫療經費

華盛頓全球發展中心高級政策研究員康尼迪克(Jeremy Konyndyk)指出,全面測試能讓國家更透徹掌握疫情爆發的程度,如測試能力受限,便應更果斷限制人口流動控疫。以色列《國土報》評論指出,意國積累日久的社會經濟問題令其未能迅速應對疫症。其國債達GDP 135%,以嚴格措施控疫恐令脆弱經濟再受動搖,同時可動用資源亦有限。儘管意國醫療出色,但連年削減經費下不足應付突增需求。官僚僵化與政黨爭端亦影響抗疫。

另邊廂,韓國中央防疫對策本部公布,截至昨日(13日)當地新冠病毒肺炎確診個案有7979宗,新增110個案,為過去兩周新低,亦是首次康復人數(177人)多於新增個案。雖然仍有集體爆發風險,但專家認為韓國全面履行「追蹤、檢測、治療」的原則是令疫情逐步受控的關鍵,可成抗疫模範。

韓國自今年1月20日首次出現確診個案,各地陸續現零星個案。不過來自大邱的31號確診者成疫情出現大規模集體爆發的轉捩點,官員稱,該名新天地教會信眾估計與多達61%確診個案有關。

跟意大利難以追蹤患者相反,韓政府在疫情之初已引用法例取得確診患者相關的GPS數據、信用卡資料的個人私隱,向公眾披露確診者以往行蹤與活動,另有專責官員追蹤其所有接觸者,以便及早察覺具感染風險者安排檢測。自新天地教會爆疫後,當局再於全國加設50個免下車檢測設施加強檢測。

目前韓國有96間公私營實驗室24小時運作,每日可檢測達2萬個樣本,人均比例為全球最高,準確度估計達98%。因當地醫院病牀緊張,症狀輕微的確診者須自我隔離,透過手機App與衛生部門聯絡及接受監測,有需要時由專人送院。

韓國暫無實施大規模封城或限制出行措施,但已宣布全國停課等措施減少人流。衛生部副部長金剛理(音譯)周一(9日)稱,封城效果有限,在開放社會尤易衍生問題。

學者:韓吸MERS教訓

韓國忠南國立大學醫學院教授權繼哲(音譯)向英國廣播公司指出,「追蹤、檢測、治療」是韓國的抗疫原則,實有賴於2015年當地爆發的中東呼吸綜合症(MERS)疫情的教訓。該場疫症造成當地36人死亡,令韓國重新評估防疫政策,其疾控中心更特設專門部門應付嚴重疫情。權繼哲認為,韓國從歷史教訓中得出的抗疫模式「可成模範」。

(BBC/路透社/國土報)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