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猫时报讯】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下,瑞典是少數國家迄今未以封城等手段抗疫,獲多國追捧,惟瑞典能否作為有意重啟經濟活動國家的借鑑惹爭議。瑞典官員與防疫專家均稱,外界誤以為瑞典「佛系抗疫」等於放任民眾照常生活以建立群體免疫,但實質瑞典和其他國家的最大差異在於以防疫指引代替禁制措施,使抗疫工作可長期持續,國民信任政府亦有助抗疫,但承認保護長者上有不足。有瑞典學者稱,瑞典模式其他地方難以複製;各國學習瑞典時,亦要汲取其教訓。
「瑞典人都在喝酒開派對」絕非事實
瑞典目前雖有保持社交距離等指引,但未有實施任何限制國民出行的嚴格封鎖措施,餐廳等商戶如常營業,16歲以下兒童亦繼續回校上課。瑞典駐美國大使奧洛夫斯多特爾(Karin Ulrika Olofsdotter)接受《華盛頓郵報》訪問時稱,外界對瑞典的抗疫措施「有許多誤解」,部分傳媒的報道令人以為「所有瑞典人都在出門喝酒和參加派對」,而這絕非事實。
長者防疫失守 駐美大使認失敗
奧氏強調,瑞典的抗疫策略並非建立群體免疫,而在於救助人命的同時確保醫療系統運作無礙,例如不關閉學校可讓醫護人員不致被迫休假留家照顧年幼子女,政府大力推動特快有薪病假等經濟援助措施,亦是為了確保有病徵者不會因經濟問題而繼續上班,散播病毒。她認為,瑞典社會普遍信任政府,政府才能以指引形式推動抗疫措施,而大部分人都願意遵從,但亦承認抗疫工作的最大失敗之處,在於老年人口失守。她強調抗疫有如馬拉松,目前尚未結束,如未來疫情出現變化,政府亦可能改變策略。
依賴公眾合作 放權地方政府
帶領瑞典防疫工作的流行病學家蒂格內爾(Anders Tegnell)表示,瑞典的抗疫政策和其他國家目標同樣在於減慢疫情擴散,以免醫療系統與社會崩潰,但最大差異在於瑞典的抗疫措施主要基於公眾自願合作。瑞典處理公共衛生事務的責任大部分落在地方政府手中,這令中央政府幾乎不可能實施全國隔離,但亦有助政府採納最具權威的衛生建議,不致受政治考慮影響。
蒂格內爾指出,目前瑞典深切治療病牀足以應付疫情,同時疫情擴散情况和其他歐洲國家相若,說明瑞典以建議及勸喻方式成功控制病毒傳播。他認為,未來各國亦需以疫苗等達到一定群體免疫力才能繼續運作,但由於在疫苗面世前相信病毒難以消除,他認為政府需要可持續的限制措施令疫情受控,這些自願限制長遠對公眾而言較易接受。
截至昨日,瑞典新冠肺炎累計確診人數迫近2.8萬,3460人死亡,大部分為年過70的長者。當地每百萬人死亡率約為340人,高於美國的約250人,亦較挪威等實施較嚴格防疫措施的北歐國家高近10倍。當地公共衛生局估計,疫情重災區首都斯德哥爾摩估計有三分之一人口曾感染病毒。
瑞典學者卡爾松(Nils Karlson)、斯特恩(Charlotta Stern)聯同美國經濟學家克萊恩(Daniel B. Klein)周二(12日)在《外交》雜誌撰文,指出瑞典保持部分經濟活動的抗疫措施獲其他國家讚賞,可減輕經濟、社會與政治壓力之餘,亦可讓人口逐步建立免疫力,但瑞典的抗疫成效,關乎當地人與人之間,以及對政府的高度信任,其他地方難以複製。各國學習瑞典的同時,亦要引其抗疫弱點為鑑,包括加緊為護老院等弱勢人口提供防護設備,並應重點保護高風險的醫護人員。(華盛頓郵報/The Local/外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