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一星發射 北斗織成全球導航網 專家:實現國產化 不怕他國技術掣肘

昨日上午9時43分,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北斗三號最後一顆全球組網衛星。(中新社)

圖5之1 – 昨日上午9時43分,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 . . . . . . (中新社)
【熊猫时报讯】北斗三號最後一顆全球組網衛星昨日上午9時43分在位於四川涼山州的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升空,標誌着中國自主建設、獨立運行的衛星導航系統「北斗」完成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的星座部署,比原計劃提早半年,未來將向用戶提供全天時、全天候、高精度全球定位導航授時服務。專家表示,北斗衛星核心器件全部實現國產化,不會被他國技術「卡脖子」,但美國在高科技領域對中國的限制措施,可能對其國際化產生影響。

北斗三號收官發射一波三折。中新社報道指,此前因中國兩次航天發射任務失利,工程亦進行質量複查,發射時間由5月調整至6月。衛星原定於6月16日上午發射,但在6月15日晚進行發射前12小時的功能檢查時,意外發現一個技術問題,經過討論,為確保百分百成功,指揮部決定推遲發射時間至23日。

最大衛星 供精密定位短報文通訊

此次發射的是一顆距地面約36000公里的地球靜止軌道衛星,是北斗三號組網衛星中最重、體積最大的一顆。除了傳統定位導航和授時服務外,還提供星基增強、精密定位服務以及短報文通訊服務。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表示,衛星經過一系列在軌測試入網後,中國將進行北斗全系統聯調聯試,擇機面向用戶提供全天時、全天候、高精度全球定位導航授時服務。

2000年發射首顆北斗導航試驗衛星至今,中國共成功將59顆北斗衛星送入太空,成功率達100%。《人民日報》引述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工程總設計師楊長風表示,衛星成功發射對他來說意義重大,尤其此次既要確保工程全線任務成功,又要抓好新冠疫情防控。他表示,北斗系統涵蓋了「北斗人」30多年的心血和努力,「如同『衛星導航只受制於人們的想像力』,我相信北斗系統還會給世界帶來更多驚喜」。

中國有意與美國的GPS、俄羅斯的GLONASS及歐盟的「伽利略」競爭,從1980年代開始研發北斗系統,1994年啟動建設,分「三步走」建成北斗一號至三號系統(見上圖),形成與上述導航系統並存的格局。此前,中美根據《北斗與GPS信號兼容與互操作聯合聲明》,成立中美衛星導航合作工作組,以使北斗和GPS在國際電聯的框架下實現兼容。這意味着普通用戶在基本不增加成本的情况下,可同時使用上述兩個衛星導航系統。

「對國防更具重大戰略意義」

《新京報》引述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會副秘書長王博表示,衛星的授時功能在電網、5G通信、金融系統等國計民生行業中十分重要,對於國防安全更具重大戰略意義,很多武器裝備的制導、導航都離不開衛星。王博說,北斗的特色在於軌道設計,30顆衛星分成三個軌道面,其中兩個是高軌。在中低緯度地區、多高大建築物遮擋的城市環境,北斗的定位效果會比GPS更好。

王博又說,北斗信號方面也有優勢,是目前唯一能使用三頻型號的衛星導航系統,現在GPS也在進行三頻的改造。此外,北斗衛星核心器件全部實現國產化,不會受到他國技術限制「卡脖子」,但美國在高科技領域對中國的限制措施,可能對北斗未來國際化產生影響。

貨船被斷GPS 銀河號事件催生北斗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BDS)是中國自行研製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據內媒報道,促使中國決定自行研製衛星定位系統,是由於對美國GPS的擔心。

環球網報道,1993年7月7日,隸屬中國遠洋運輸總公司廣州遠洋運輸公司的「銀河號」貨櫃船,在前往中東的正常航程中,被美國指裝載有可以製造化學武器的硫二甘醇和亞硫醯氯,並要求登船查驗。為了逼使中國讓步,美國切斷銀河號的GPS,讓銀河號在大海上徹底失去導航系統。

「銀河號事件」發生後,1994年,中國啟動北斗一號系統工程建設。1996年的台海危機,則加速了北斗組網。1996年3月,為阻嚇台獨,解放軍在東海海域發射3枚彈道導彈,但第二、第三枚導彈發射後無法追蹤並最終偏離落點範圍。事後軍事分析認為,這兩次發射失敗與美方中斷GPS信號有關。

台海危機導彈偏離 致加快組網

前述兩大事件促使北斗系統加速組網。環球網稱,北斗衛星導航系統開通服務,意味解放軍可以在沒有美國干涉的條件下發動精確打擊,並且向世界任何一個角落準確調動自己的部隊

(明报)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