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四不一没有」的超音波

【熊猫时报讯】台海战争阴云密布,网路「不惜一战」呼声更是一浪高过一浪,但仔细聆听两岸决策层相继释放的讯号,却可以在众声喧嚣中捕捉到别有深意的「超音波」 ,试图拉近红绿双方看似遥不可及的政治立场,「危中有机」应该是台海情势的正确判断。换言之,中美台三方如何落下一个棋子,非常重要。

首先,蔡政府今年5月以来的一连串言行,非常明确地向大陆释放了民进党执政下有关两岸路线、台湾定位问题的「新四不一没有」政策。第一个「不」,是指蔡政府不会推动或同意变更宪法中「国家统一前」的表述。即依中华民国宪政体制所处理的两岸事务,仍然存在「统一」的法理空间和可能。第二个「不」,是指蔡政府不会推动或同意具有台独意涵的公投。实际上,蔡政府首任内就冷处理东奥正名公投、边缘化喜乐岛联盟,第二任更不会在该议题上改弦易辙。

上述「二不」是蔡总统从2016年上任以来就坚守的两岸事务底线,这是中华民国总统遵守中华民国宪法的义务所在,尽管她不断遭到独派和深绿团体的质疑和压力,都没有改变既有立场。第三、第四个「不」,是指外交部长吴钊燮近日针对台美关系的澄清:台湾目前不会寻求与美国建立全面外交关系,两岸若发生冲突,台湾不会依靠美国干预。虽然对上述言论,各方基于自身立场都有不同解读,但这句话从被公认为「台派」的外长口中讲出,结合当下情势确实有几分「悬崖勒马」的意味。

至于「没有」,是指不久前捷克参议长韦德齐在结束访台时表示没有违反一中原则,强调未将台湾称呼为独立国家。意即,近期访问台湾的外国政要,没有违反一中原则(或一中政策)的问题。这里的「没有」与吴钊燮日前澄清的「二不」实际上是一体两面,也就是说,台湾拓展对外关系不会寻求建交、官方承认、双重承认来冲击一中架构。

对比陈水扁在就职典礼上一字一句喊出「四不一没有」,最后却几乎被全盘推翻,成为各方眼中「麻烦制造者」,蔡总统的「新四不一没有」是透过一段时间的政策宣示、官方澄清、实际动作所展现出的诚意和善意。

无独有偶,北京的各大对台系统近期高分贝抨击民进党、痛斥美台互动,军方更是不断升级对台施压,但观察大陆国台办连续推出的「九二共识答问」系列文宣,把台湾政坛已经懒得再谈的「九二共识」来龙去脉重新整理、论述,此举看似「炒冷饭」,实则有两个「弦外之音」需要留意。

第一,国台办重新梳理「九二共识」,目的不仅仅在于澄清近期外界对「九二共识等于一国两制」的误解,而是在于重申「各表」仍是「九二共识」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同时承认两岸之间「固有矛盾一时难以解决」的政治现实。北京此时透过官方口径重申「各表一中」,或许意在释出仍有默认「一中各表」的空间。众所周知,这背后就体现了对中华民国政府治权的尊重。

第二,国台办在文宣中提到「民进党当局称尊重九二会谈的历史事实」,还表示「何去何从就在民进党当局一念之间」,这些表述都耐人寻味。大陆近期的对台言行已逼近「武统」红线,陆媒、网民口中的蔡政府似乎快要变成「匪帮」、「汉奸集团」等充斥敌我关系定性的概念。但从此次官方对台文宣来看,大陆官方对民进党仍没有「一棍子打死」。

2016年,大陆涉台学界曾短暂探讨两岸「新共识」。四年蹉跎,王金平在未成行的海峡论坛发言稿中,再度提及两岸建立「新共识」的可能性。对本就没有互信的红绿双方而言,共识不可能从天上掉下来,但蔡政府透过实际言行展现出的「新四不一没有」底线,大陆尽力维持两岸经贸民间交流的善意,都有可能作为创造新共识的基石。

两岸关系极不乐观,但历史未必是线性发展,领袖的远见往往改变发展方向。1958年美陆华沙大使级会谈恢复,正值中共文革时期,双方表面上「你骂你的,我骂我的」,背后仍然做出理性选择,终于有了1971年季辛吉秘访大陆、1979年邓小平访美的外交突破。伟大的领导人,总可以摆脱意识形态的束缚与外在舆论的喧嚣,基于国家根本利益与长远战略,作出最英明的决定。此刻台海上空固然异常喧嚣,但人耳听力范围以外的「超音波」,是否传出两岸新共识的前奏?让我们拭目以待。

 

来源: 中时新闻网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