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誘歐全面抗華 美擬建連鎖重疊聯盟

【熊猫政局】美歐在航空業競爭休兵,反映雙方能夠在特定議題上共同應對中國,但從近期歐洲國家領袖的發言所見,法國和德國等主導歐盟的大國顯然無意跟美國全面結盟來對抗中國。《金融時報》上周四(4日)的專題報道也提到,拜登政府高官表示如今跟歐洲官員的商討方向也只是確定可以合作的對華範疇,最終目標是透過在不同議題建立成員不一的聯盟,交織成「連鎖和重疊」的聯盟體系。

「雙方將密集會商尋合作範疇」

拜登外交國安團隊在歐洲的主要工作是跟對口官員找尋雙方可以合作的對華政策範疇。華府官員承認,儘管美歐之間共享許多價值觀,但雙方存在不同的風險偏好。以早前的慕尼黑安全會議為例,在拜登號召以跨大西洋同盟應對中俄挑戰之際,德國總理默克爾和法國總統馬克龍的發言卻更多強調有需要跟中國合作。

美歐官員透露,雙方準備在未來數周舉行密集討論,商討在特定議題的戰略應對方式,以至如何合作制止中國取得敏感科技等各種事務。一名華府高官稱,這些討論將聚焦於立場有交集的議題,建立「連鎖和重疊」(interlocking and overlapping)的聯盟,而非大型的反制中國聯合陣線,藉此令聯盟體系盡量擴展。

美官:料歐對港疆有共同立場

曾任白宮國安會中國事務主任的麥艾文(Evan Medeiros)向《金融時報》表示,法德已明確表示無意「結盟」(alignment)來制衡中國,但美國仍可在特定議題建立聯盟(coalition)。《金融時報》形容,華府官員有信心在維吾爾人、香港以及涉及內地市場准入的議題上找到共同立場,但預計在5G等在特朗普時代已令跨大西洋關係繃緊的科技議題上較難達成共識。

在特朗普政府出任副亞太助理國務卿的黃之瀚(Alex Wong)則向《金融時報》稱,歐洲外交及安全官員其實「完全同意」有必要對中國戰略的威脅作出競爭性回應,「問題永遠是他們能否說服政客」。但他表示因應中方在疫情缺乏透明度的表現,歐洲的國會議員如今看來更願意在對華上採取較鷹派的立場。

(金融時報)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