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疾控:前年武漢疫源或「冷鏈引入」 指首3確診者做相關工作 華南市場「陽性攤位」多涉冷鏈

【熊猫时报讯】中美近期就新冠病毒源頭持續交鋒,最早爆發疫情的湖北武漢華南海鮮市場一直被視為疫情源頭。內地傳媒昨日報道,中國疾控中心多名專家日前表示,武漢疫情有「冷鏈引入」的可能,推論是建基於該市場的最初3名確診者均從事冷鏈相關工作,「陽性攤位」中大部分涉進口冷鏈產品,而去年北京、大連等地的第二波疫情均由沾染病毒的進口冷鏈產品引起。不過,專家尚未提出證據證明武漢最初病例與任何冷鏈產品有直接關聯。

中新網、《科技日報》等報道,中疾控多名專家於8月20日接受訪問。有份參與今年初中國-世衛組織聯合溯源研究的病毒病預防控制所所長助理劉軍提出3項佐證——華南海鮮市場678家商舖中,有390家與冷鏈相關,冷鏈貨品攤位相關病例相對危險度,是其他攤位的3.3倍;其次去年初該市場環境樣本檢測結果顯示,21個發現陽性樣本的攤位中,有16個進口冷鏈產品(76%);市場最早的3名病例均從事冷鏈相關工作。

倡查貨品來源國 無點名

《環球時報》引述劉軍稱,下階段溯源應當將冷鏈作為重點工作之一。他建議建立冷鏈溯源全球合作機制,設計和推廣新冠病毒冷鏈傳播全球監測體系和國家間追溯機制,同時與華南海鮮市場中冷凍產品的來源國合作,對這些國家的冷鏈從業員展開流行病學研究及血清樣本檢測。但他並未透露來源國有哪些。

中疾控同時嘗試論證冷鏈播毒的可能。中國現場流行病學培訓項目主任馬會來表示,中國去年在阻斷武漢疫情本土傳播後,採取「外防輸入、內防反彈」防控策略;但到六七月,北京新發地市場、遼寧大連海鮮公司先後爆疫,且兩地疫情分別是在連續56天、111天沒有本土疫情下發生。

去年北京大連疫情「他國經冷鏈輸入」

馬會來稱,當局對兩地疫情展開溯源調查,運用包括流行病學調查分析、病毒核酸和血清抗體檢測等方法,追溯進口冷鏈食品流向、展開分子流行病學溯源等,「綜合多項溯源調查證據,均證實病毒都是從境外其他國家或地區通過冷鏈輸入我國」。

此外於10月,山東青島在160多天沒有疫情後,出現兩名搬運工感染。當局調查發現,工人曾在境外船舶搬運一批冷凍鱈魚,其中十數份鱈魚和外包裝樣本病毒核酸檢測呈陽性,且鱈魚上的病毒和搬運工攜帶的病毒基因組序列匹配。馬會來說,專家團隊還首次從這批產品外層包裝上成功分離出活病毒,證實具感染力,「成為新冠病毒冷鏈傳播的直接證據」。馬強調,這提示2019年末在武漢華南海鮮市場的疫情有「高度可能」由冷鏈引入。

世衛聯合專家組今年1月赴華溯源,其後發表報告,認為華南海鮮市場可能不是最初源頭,但對疫情如何傳入該市場未有定論。(明报)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