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上台後展洽商 美澳刻意瞞法逾半年

【政局】美國《紐約時報》訪問美英官員指,美國總統拜登今年初就職不久,澳洲即接觸華府,表達有意取消2016年與法國達成的常規潛艇合約。澳方擔心這批潛艇下水時已過時,盼建立可更寧靜航行的核動力潛艇隊,降低在南海巡邏時被中方發現的風險,美方亦有類似評估。為免節外生枝,計劃僅由小撮官員負責,其間美澳未曾向法國泄漏消息。法國官員指總統馬克龍到上周三(15日)早上、即美英澳領袖公布消息前才收到澳洲總理莫里森的信,通知他取消合約。

拜登:常規潛艇難助西方制華

報道提到,拜登曾向幕僚稱,這批法國潛艇無法穿越太平洋並突然出現在中國海岸對開,為西方增加軍事優勢。美方官員指,當拜登政府開始與英澳認真討論抗衡中國的策略,法澳潛艇合約已搖搖欲墜,常規柴油動力潛艇航行範圍有限,容易被中國發現,而且首批潛艇或需多15年才能下水,屆時已嫌落伍,顯然核潛艇是更好選擇。但美澳官員認同,法國倘若聞訊,勢必極力挽回這份歷來其一最大國防合約,故商定只由小撮官員參與核潛艇計劃。拜登6月在七大工業國集團(G7)峰會與馬克龍見面時,不但未提起計劃,同日更與莫里森和英國首相約翰遜進行三方會談,事後只發表含糊聲明。莫里森3日後跟馬克龍會面,他上周五稱當時曾提及取消合約的可能性,但法方堅稱莫里森沒表露重新考慮合約的迹象。同月稍後的美法外長會談,美國國務卿布林肯仍隻字不提。到8月底法澳外長和防長會談聯合公報,仍強調兩國潛艇計劃的重要性,但當時澳洲已接近與美英達成協議。

華府官員認應要求澳洲向法國坦白

法國駐美大使艾蒂安指上周三傳媒泄漏消息後才得知此事,到正式公布消息前數小時,才獲安排跟白宮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對話。其他法國官員稱,他們一周前感到懷疑,嘗試聯絡布林肯和美國防長奧斯汀卻不獲回覆,又稱馬克龍上周三早上才收到莫里森致函告知。美方官員堅稱,不應由他們跟法國談論法澳之間的合約,但部分官員坦言,後悔沒堅持要澳洲更早對法國說實話。

抗議毁潛艇合約 法外長:行為在盟友伙伴之間無法接受 AUKUS風波升級 法首召回駐美澳大使

【另訊】美國、英國和澳洲成立印太地區安全同盟關係「AUKUS」,澳洲並改用美英技術建造核動力潛艇,撕毀與法國的常規潛艇合約,令法國跟美澳陷入空前外交危機,法國上周五(17日)史無前例地宣布召回駐美及駐澳大使抗議。美澳繼續試圖安撫法國,美國國務院發言人重申法國是「重要盟友」,未來數天會繼續與法國接觸以解決分歧;澳洲對法國的決定表示遺憾,強調重視與法國的關係,盼在其他議題繼續與巴黎接觸。

澳洲上周三宣布將在美英協助下建造核潛艇,翌日再確認退出於2016年與法國「海軍集團」達成、建造12艘柴油動力潛艇的合約,遭法國狠批在「背後插刀」。

視之取巧加入 法國聲明未提英國

法國外長勒德里昂上周五發表聲明,確認在總統馬克龍要求下,即時召回駐美國及澳洲大使艾蒂安(左圖)和戴博(右圖)磋商今次事件,這次罕見決定反映事態的「特殊嚴重性」。勒德里昂指,這種行為在盟友和合作伙伴之間無法接受,亦影響法國「對盟友、伙伴關係以至印太地區對歐洲重要性的一切概念」。聲明沒提及英國,路透社引述法國外交消息稱,法國視英國是投機取巧地加入計劃,認為「不需要與(駐英)大使磋商,以了解此事來龍去脈或得出任何結論」。

法國早在1778年與美國建交,儘管中間曾經斷交,但仍是美國歷史最悠久的盟友之一,法國外交官員稱,今次是法國首次以這種方式召回駐美大使。美國國務院發言人重申,法國是美國重要盟友,將在未來數天與法國接觸以解決分歧,並會在高官層面討論這個問題,包括下周召開的聯合國大會,屆時勒德里昂和美國國務卿布林肯都會出席。

美澳續試安撫 強調重視對法關係

澳洲政府對法國召回大使感遺憾。外長潘恩透過發言人指,澳洲是根據國家安全利益決定改建核潛艇,理解法國對決定深感失望,但強調澳洲重視對法關係,盼在其他議題繼續與巴黎接觸。

今次被視為法澳關係自1995年來的最低點,當時堪培拉召回駐法大使,抗議法國決定在南太平洋恢復核試。今次風波亦影響兩國關係其他層面,如負責歐洲事務的法國國務秘書博納稱,法國在現正進行的歐盟與澳洲貿易談判中無法信任對方。

法印太戰略受挫 輿論概嘆歐洲褪色

由於法國在太平洋和印度洋均擁有海外屬地,具有其他歐洲國家無法比擬的戰略和軍事立足點,法國將自己定位為印太大國之一。這次風波不但為法國國防部門造成重大經濟影響,亦令其印太戰略受挫,尤其法國質疑在美英澳整個討論過程都被蒙在鼓裏(見另稿)。

事件惹法國輿論反彈,《世界報》社評直言,拜登政府有一點與前朝特朗普政府沒有分別,即無論在戰略、經濟、 金融或衛生範疇都是「美國優先」;該報社評又指,風波反映「歐洲地位及其在世界的角色受到質疑」,反問在中美對抗陰霾下,歐洲想站在什麼位置。《回聲報》主筆羅伯坎(Lucie Robequain)就指,澳洲毀約給了法國一個教訓,即其他盟友在技術轉移上較法國更無顧忌,而且最殘酷之處是看到歐洲影響力如何衰退,正是歐洲在對華立場猶豫不決,促使美國拋下歐洲另結同盟。

(法新社/路透社/紐約時報)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