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戰抗蘇先講國家利益 無視人權沾300萬人鮮血 現實政治奉圭臬 基辛格外交遺產爭議多

【今日点击】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以奉「現實政治」(realpolitik)為外交圭臬著稱,將國家利益置於道德理想之上,這種理念雖有助中美破冰,卻也備受爭議。他為讓美國「體面」退出越戰,授權轟炸柬埔寨和老撾,造成數以十萬計平民死亡,他又縱容智利和阿根廷軍頭政變上台和血腥鎮壓異見。批評者指摘基辛格漠視人權,雙手染滿血腥,堪稱「戰爭罪犯」。

為退越戰炸柬埔寨 死者十萬計

1969年美國總統尼克遜上台,任命基辛格為國安顧問,當時兩人面對美國深陷越戰泥沼,但基辛格認為美國不能放棄南越,否則失去國際盟友信任,並使支持北越的蘇聯進一步壯大。為讓美國「光榮」脫身,基辛格開始與北越談判,但同時與尼克森下令轟炸越南鄰國柬埔寨和老撾,希望切斷補給線,向北越施壓,但大規模轟炸估計造成柬埔寨數以十萬計平民死亡,由此出現的動盪也導致柬埔寨內戰及波爾布特獨裁政權的殘暴統治。經歷數年在巴黎秘密或公開談判後,基辛格與北越高層黎德壽在1973年達成《巴黎和平協定》,結束美國在東南亞的軍事行動,兩人同年獲諾貝爾和平獎,但獎項惹來和平倡議人士猛烈抨擊,黎德壽拒絕領獎,稱和平並未實現,兩年後北越軍攻陷西貢推翻美國支持的南越政權,基辛格提出退還和平獎。

1973年第四次阿以戰爭(贖罪日戰爭)爆發後,基辛格的穿梭外交帶來了停火。惟後來曝光的錄音揭露,1973年以色列總理梅爾夫人訪問白宮希望華府施壓莫斯科,讓蘇聯的猶太人移民到以色列過新生活,但基辛格和尼克遜並無此意,在梅爾夫人離開後,基辛格說:「讓猶太人從蘇聯移民不是美國外交政策目標。如果他們在蘇聯被關進毒氣室,也不是美國關心的問題,也許只是人道主義問題。」

推翻民選政府 鎮壓拉美左翼

基辛格堅信打倒蘇聯才是大局,因此主張推翻左傾政府,這點在拉丁美洲最為惡名昭彰。他和尼克遜1970年代策劃在智利推翻親蘇聯和親古巴的左翼民選總統阿連德,由美國中央情報局(CIA)執行秘密行動,支持反對派組織推翻阿連德,行動獲基辛格授權及監督。最終智利軍方1973年政變推翻和殺害阿連德,軍頭皮諾切特上台並在此後近20年獨裁統治,造成數千人被殺或失蹤。當年參與政變的智利士兵被揭曾收CIA錢。基辛格也縱容阿根廷右翼軍政府於1976年至1983年發動「骯髒戰爭」,鎮壓左翼異見者,估計奪去3萬平民性命。

基辛格還支持反共盟友印尼1975年佔領東帝汶,在基辛格和時任總統福特會見印尼總統蘇哈托一天後,印尼即開始入侵東帝汶到1999年,其間導致逾10萬東帝汶人喪生。基辛格又對巴基斯坦1971年孟加拉獨立戰爭的血腥鎮壓視而不見,認為美國利益在於讓伊斯蘭堡續任中美的中間人。

「很少人像基辛格,能在世界如此多的地方參與這麼多破壞和死亡,造成如此多人受苦。」美國戰爭罪檢察官布羅迪諷刺道。其傳記作者格蘭丁估計,這位美國外交元老的雙手沾滿最少300萬人的鮮血。惟基辛格對此不感歉疚,「一個在外交政策上要求道德完美的國家,既得不到完美,也得不到安全」。他又引用德國文豪歌德,為其爭議政策自辯,「若要我在正義與混亂,和非正義與秩序之間作出選擇,我會選擇後者」。

 

圖 – 基辛格(左)執掌美國外交時期主張推翻拉美左翼親蘇政權,包括造就智利的皮諾切特(中)1973年政變上台展開軍事獨裁管治,被指要為當時拉美異見人民受屠殺負責。(路透社)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