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点击】以秘密訪華鋪設中美建交基石著稱的美國傳奇外交家基辛格,周三(11月29日)以100歲高齡在康涅狄格州寓所逝世。他歷任尼克遜和福特政府的白宮國安顧問和國務卿,在對中國、蘇聯、越戰和拉美等重塑美國外交政策方向,即使卸任後仍透過顧問公司和個人聲望發揮重要外交影響力,惟重視現實政治的思維備受爭議。他畢生訪華過百次,今年7月最後一次訪華時更獲國家主席習近平接見。習近平昨日發唁電,再次形容基辛格是「中國人民的老朋友」,讚揚他以卓越的戰略眼光,為中美關係正常化作出了歷史性貢獻,「基辛格的名字將永遠和中美關係聯繫在一起」。
基辛格(Henry Kissinger)的死訊由其名下顧問公司基辛格事務所發聲明公布,惟死因未明。他生前經歷兩段婚姻,與首任妻子育有兩名子女。基辛格原是德國猶太裔,二戰前隨家人移民紐約,後在哈佛大學博士畢業,漸在美國外交決策冒起,後來獲贏得1968年大選的尼克遜從黨內初選對手手上延攬,先後擔任其政府(及尼克遜因水門事件下台後的福特政府)的白宮國安顧問和國務卿,部分時間兼任兩職。
尼克遜接觸北京戰略執行者
尼克遜視蘇聯為美國頭號大敵,故上任後為求抗蘇和從越戰「光榮」脫身,探索與北京接觸,基辛格正是這套外交戰略的關鍵執行者,不但與北越展開談判並在1973年達成《巴黎和平協定》,更在1971年7月秘密訪華會見總理周恩來,開啟中美破冰第一章,翌年2月尼克遜訪華,中美簽署並發表《中美聯合公報》(上海公報),內文提及美國「認識到」(acknowledged)對兩岸所有中國人都認為「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同時「美國政府對此立場不提出異議」。這項定調為1979年兩國正式建交打下基礎。
基辛格在中美建交過程的重要作用,令其得到中國歷屆政府高度重視,被稱為「中國人民的老朋友」,今年7月最後一次訪華時,更為習近平接見和設宴賀壽。習近平昨日就基辛格逝世向美國總統發唁電,代表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並以個人的名義,對基辛格博士逝世表示深切哀悼,形容他是「世界著名戰略家,也是中國人民的老朋友和好朋友」。習又讚揚基辛格在半個世紀前「以卓越的戰略眼光,為中美關係正常化作出了歷史性貢獻,既造福了兩國,也改變了世界」,而且把推動中美關係發展、增進兩國人民友誼作為畢生追求,因此「基辛格的名字將永遠和中美關係聯繫在一起」。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昨日在例行記者會形容基辛格是「中美關係的開拓者和建設者」,又指總理李強和中共中央外辦主任暨外長王毅也分別向基辛格家人和國務卿布林肯致唁電。
正在中東訪問的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讚揚基辛格為後任國務卿「立下工作標準」,自言過往多次受其指導,最後一次發生於約一個月前,對此「感非常榮幸」。他指「只有少數人是傑出的歷史學生,而更少人比基辛格對塑造歷史的貢獻更多」。
學者:對中美關係定義貢獻有三方面
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執行院長朱鋒向本報表示,基辛格對中美關係的定義貢獻有三方面:一是作為中美破冰的直接操作者,中美改變長年敵對狀態的根本原因就是1971年的「乒乓外交」,「小球轉動了大球」;二是作為中美關係正常化的推動者,在福特政府擔任國務卿,中美在經歷多次談判之後,於1979年1月1號正式建交;三是即便不再擔任外交官,仍是中美關係穩定合作的重要諫言者、中美關係破冰的參與者、中美合作的推動者,也是中美穩定的一個重要促進者。朱鋒指出,基辛格這幾年也在批評美國的對華政策,點出了台灣問題的實質就是一個中國,即使年屆百歲高齡,還提出中美關係最終要避免對抗,避免冷戰,要保持合作。
卸任後創顧問公司 惹替外國游說嫌疑
基辛格任內在越戰和拉美政壇等問題上充滿爭議,而且卸任公職後於1982年創立基辛格事務所,至今為眾多投資中國的企業提供意見,他個人亦在華府外交圈保持影響力,卻也因而惹來為外國游說的猜疑。
他晚年表示,被指不斷展示實力的中國為美國的「潛在危險敵手」,認為中美「有可能走上衝突」,但警告開戰將會招致沉重代價,呼籲華府尋求對話,又認為台灣問題「無解」(insoluble),只能交給時間處理。俄烏戰爭爆發後,基辛格傾向勸說俄羅斯總統普京接受讓烏克蘭加入北約。
圖- 1972年尼克遜訪華是中美外交的歷史時刻,圖為當時中國最高領導人毛澤東(中)會見美國總統尼克遜(右二),雙方分別由中國總理周恩來(左一)和美國國家安全顧問基辛格(右一)陪同。(法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