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費留美博士流浪紐約街頭16年 遭批漢奸 中國人的美國夢破滅?

【聚焦中美】復旦少年班的物理神童、華爾街的博士後精英,一度坐擁百萬美元年薪,最終卻流浪街頭。這段反差極大的故事在剛過去的週末引起不小關注。

從天才神童到流浪博士

這段故事源於一名在美華人博主上周上傳的多段影片。這名博主講述自己在美國紐約街頭上發現一名頭髮雜亂、衣衫襤褸、牙齒脫落的流浪漢,躺在髒兮兮的破被子裡避寒,加上他是黑頭發黃皮膚,因此上前搭話。

在得知對方很久沒有吃飯後,博主請他吃了一份中餐。用餐時,流浪漢向博主講述自己的流浪故事。與他邋遢打扮形成強烈對比的是,這名流浪漢以流暢的口條講述自身經歷,而且還擁有令人稱羨的履歷。

這名流浪漢姓孫,江蘇江陰人,今年54歲,在美國生活了30多年,但有一半的時間在紐約街頭流浪。

他自稱畢業於上海復旦大學,並在美國獲得物理學碩士和博士學位,還做了一兩年的博士後。他畢業後進入華爾街從事一兩年軟件開發工作,月薪高達13萬美元。

不久後,他就獲得美國綠卡,後來加入美國國籍。

1990年代,風華正茂的他與一名中國女子相遇,相愛後締結良緣,但沒想到這名女子在取得綠卡後就和他離婚,深受打擊的他罹患抑鬱症,人生由此走下坡路。

流浪漢說,他患上抑鬱症後曾選擇住院治療,但精神狀態不僅沒有好轉,還出現幻聽和幻覺,分不清哪裡是現實,哪裡是幻想。「我被孤獨幻想迷糊住了,我現在都不知道是真的還是假的啊,(腦子裡充滿了)幻覺、幻想。」

2007年起,他開始了居無定所、四處流浪的生活,靠乞討和撿別人丟棄的食物為生,這樣的生活持續了16年。

這段影片發出後引起巨大反響,影片中的流浪漢被以前的同學和熟人認出,關於他的更多信息也逐漸被挖出。

孫男表示,自己也希望並考慮過一個正常的、體面的生活。(影片截圖)

生活打擊還是自我墮落?

這名流浪漢名為孫衛東,自幼成績優異,年僅16歲就以江陰市高考狀元的身份考上復旦大學少年班物理專業,隨後還被諾貝爾獎獲得者、著名物理學家李政道選中以全額獎學金公派到美國深造,一路讀到博士後。

有媒體根據谷歌資料梳理出,僅1992年到1999年間,孫衛東共發表32篇論文,其中多篇論文還是發表在期刊雜誌《物理評論》上。這個雜誌被認為是世界上刊載獲得諾獎物理學論文最多的期刊。

不過,對於孫衛東隨後如何淪落至此,從網絡流傳的一些爆料消息來看,似乎並非他自稱的那般無辜。

有消息稱,孫衛東在進入華爾街後就沉迷賭博,每週都要坐飛機去賭城拉斯維加斯「一擲千金」,最後輸得傾家蕩產,精神也受到極大刺激,患上抑鬱症。倍感失望的妻子才帶著孩子離開他,而非孫衛東所說的「為了拿到綠卡」。

還有爆料者稱,孫衛東之所以多年來從未回到中國,而選擇流浪於紐約街頭,是因為獎學金規定孫衛東須在畢業後就回國工作,但他不僅沒有守約,還加入美國國籍,讓家人受到牽連。

不過,孫衛東一位親戚1月5日接受《揚子晚報》採訪時稱,網上有關孫衛東的很多信息都是「不實之詞」。

網絡消息真真假假,這位流浪博士究竟是受到生活打擊,還是自我墮落至這般下場,外界無從得知。不過,他高開低走的人生經歷仍然引起不少網民唏噓。

在復旦校友會和在紐約的校友、同鄉等幫助下,孫衛東目前已搬進臨時住處,並換上新衣剪了頭髮。孫衛東星期天(1月7日)還在影片中感謝關注和幫助他的人們。

惋惜聲與憤慨聲

輿論主流的唏噓聲中,有憐憫和惋惜,也有不解和憤慨。

有網民說,如果孫衛東2000年以這樣的學術履歷回國,可直接在國內任何一所頂尖高校擔任教授,也足以成為一名中科院院士,「可惜時運不濟造化弄人,讓人扼腕歎息」。

還有網民寫道:「天才隕落,不勝唏噓。中華學子,理應優先報效國家。如果回到祖國的港灣,可能不至於淪落到這等地步。」

對於是否應該資助孫衛東回到中國,網民意見分歧。有人主張應該伸出援手,接他回國,讓他在專業上發揮餘熱。

有不少網民則批評孫衛東是個「叛徒」「漢奸」,國家當年公費資助他出國留學,學成之後不回國報效,還入了美國籍。「結果你看,現在混成這個熊樣了吧,想回來?沒門!美國人不養懶漢,憑什麼讓我們養!」

但本人究竟想不想回國,孫衛東可能自己都還沒想清楚,一會兒說「祖國培養了我,我學成卻沒有回去,愧對祖國,沒臉回去」;一會兒又說「家中有老母健在,身體不好,回去怕老人見了傷心」。

美國夢破滅?

從昔日的留洋博士成了今朝的遛街浪人,孫衛東的人生故事,不僅打破了中國民眾對於高學歷、高淨值人士生活的想像,也顛覆了他們對「美國夢」的期待。

在多數中國民眾的眼裡,學歷具有功利性價值。考取更高的學歷,就意味著要爬向更高的社會階級,孫衛東的故事無疑顛覆了他們的想像。

孫衛東前往美國留學的1980年代,正好是中國民眾赴美求學、追求「美國夢」的熱潮。當時中美經濟、教育發展的落差,以及中國的改革開放政策,催生出一大票中國留學生選擇赴美求學的需求。

但隨著中國經濟崛起、民族信心高漲,加上中美競爭加劇等國際局勢演變,赴美留學的光環已逐漸在中國民眾的心中褪去。

數據顯示,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獲得美國F1學生簽證數量的中國學生人數從36萬8800驟降至26萬2992,大減近29%。

原先不少留學生期待他們在美國能通過自己的工作勤奮、勇氣、創意開拓向上流動的機會。可如今在他們的眼中,赴美留學不再是一個具吸引力的選項。孫衛東的故事,只不過是為這一想法再增添一套說辭罷了。

孫衛東的經歷終究只是極少數個案,但它不符合中國民眾對高學歷人士的想像,也與倖存者偏差操作下的「美國夢」論述格格不入,因此成了媒體消費的對象。

尤其在中美對立、經濟競爭加劇的背景下,中國官媒和輿論的炒作更有了一層政治化的意味。

中國官媒《環球時報》星期一(1月8日)刊載一篇署名為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副研究員王聰悅的文章,抨擊美國社會將窮人、貧困等同個人能力低下,甚至等同於犯罪。「當世界各國忙著『消除貧困』時,美國忙著『消滅窮人』。」

但頗為諷刺的是,《環球時報》前總編輯胡錫進更早前的社媒貼文則說:「(中國)國家決不會花納稅人的錢去管他(孫衛東)這個美國人的,憑什麼呀。」

胡錫進這一觀點得到不少中國網民的支持。誠然,即便孫衛東生於中國,但他取得美國國籍後,就難以指望中國會出手援助一位陷入困境的美國人,但他的失敗經歷依然是中國媒體一個很好的素材。

只不過,媒體的消費恐怕無法、也不會幫助孫衛東扭轉當前的困境。待輿論熱度淡去,孫衛東大概率還得繼續過回流浪人生。這是媒體運作下的必然結果,也符合「美國夢」一體兩面的本質。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