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派「中國監察官」駐日 東亞首例 共蒐華「脅迫」資訊 建「排華」供應鏈

【政局】日本傳媒上周六(18日)引述美國國務院消息,美國駐日本大使館今年7月起將首有「地區中國事務官」進駐,負責監察和應對中國的「有問題活動」,並尋求促進日本在半導體供應鏈減少對華依賴。這項由美國國務院派出監察中國動向專責官員的計劃早在特朗普時代起展開,拜登任內進一步鞏固,過去一年華府已派員到曼谷、布魯塞爾和悉尼等地的使館執行類似任務,東京是派駐東亞首例。

日本共同社和時事通訊社報道,據國務院官員消息,拜登政府7月將派一名官員到駐東京使館,專門監察中國政府和商界活動,屬加強情報蒐集的一環,工作內容包括與日本政府合作,蒐集有關中方「脅迫活動」的資訊。消息人士稱,該名獲選派官員有在華和在日工作經歷,隸屬國務院亞太局的中國事務協調辦公室——即所謂的「中國組」(China House),負責蒐集和分析有關位於所在國或地區的中方「侵害活動」,同時負責促進為半導體等關鍵貨物建立避免依賴中國的供應鏈。

國務院「中國組」一年遣近20專員

消息人士稱,過去一年來,「中國組」已派遣近20名「地區中國事務官」進駐不同地方的美國大使館,包括泰國曼谷、比利時布魯塞爾、意大利羅馬和澳洲悉尼,但今次是首度派員進駐東亞國家。這些「地區中國事務官」在各地執行相似的監察中方動向任務,但確切焦點會因應駐守地調整,例如在首個參與中方「一帶一路」倡議的歐洲國家意大利,官員重點關注中方在外交和經濟影響力的擴張,在南太平洋最大國家澳洲,官員則分析中方與太平洋島國加強關係的舉措,並研究反制措施。

「地區中國事務官」的計劃早在特朗普政府開展,但據《外交政策》早年報道,項目初期受到國務院內部對華鴿派官員反對,例如時任亞太事務助理國務卿董雲裳質疑,該項目只會加深對中方活動看法的誇張失實和扭曲,故認為是個「壞構思」。董雲裳被迫離任後,項目繼續推進,拜登上台並在2022年成立「中國組」後,上述監察官員劃歸該新部組旗下。

(共同社/時事通訊社/外交政策)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