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局】在特朗普篤定回任美國總統後,外界普遍預期烏克蘭首當其衝,面臨被迫向俄羅斯「割地求和」的命運。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昨恭賀特朗普時,特別提到對方「實力帶來和平」的外交路線,形容這正是實際上可令烏克蘭邁向「正義和平」的所需原則。澤連斯基的說法能否討好特朗普仍有疑問,但幾可肯定的是,「特朗普2.0」會繼續利用關稅跟各國討價還價,以及催逼盟友和伙伴分擔更多防衛開支。中美關係上,有內地學者預期美方會於台灣問題進逼北京,但也有專家認為特朗普更重視跟中方在製造業等領域較量。
時殷弘料中美達「大軍事衝突」外最壞狀態
中國人民大學美國研究中心主任時殷弘向本報稱,預期在特朗普再度掌管美國下,中美關係將達到「除了爆發較大規模軍事衝突以外」的最壞狀態:台灣問題對抗將進一步固化,美國對台軍售必然將大增,中美軍備競賽將進一步激化,意識形態對抗將因特朗普傾覆中國政權這綱領性對華政策目標而大為加劇,對華高關稅戰將幾乎全面大升級,同時喪失氣候變化合作上「多少積極的方面」。
時殷弘認為,2017年至今的對華高科技打壓「已大致達至峰值」,料今後將改呈漸進緩升的形態,反而在戰略軍事和軍備方面的「漸進緩升(遏制)形態」可能變為急劇創新和升級,例如大力推進年產百架最先進B-21隱形戰略轟炸機的計劃、超高音速武器系統的後來居上趨勢、已啟動的太平洋前沿基地陸基遠程對地對艦導彈部署等。
王義桅:兩國製造業比併 或做交易
不過中國人民大學國際事務研究所所長王義桅向本報形容,特朗普主要是「練內功」,更重視在製造業或工業化上和中國比併,估計不會過度介入印太地區或台海,甚至「有可能會(跟中方)做交易」。
嶺大學者:全面關稅改全球經濟動態
特朗普念茲在茲的關稅手段備受外界關切,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昨回應相關查詢稱「不回答假設問題」。嶺南大學政府與國際事務學系教授張泊匯認為,特朗普個人風格和政治傾向會令世界再次進入高度不確定的時代,尤以全球經濟首當其衝,例如全面關稅主張會結束美國二戰後捍衛的自由貿易傳統,並改變全球經濟動態,例如其他國家會被迫報復。本港智庫Pagoda共同創辦人暨政策研究總監陳偉信則認為,特朗普把關稅視為換取他國妥協的手段,惟效果須視乎共和黨能否全面控制國會。
歐洲或加快軍事改革 日韓恐自我武裝
對美國的歐洲盟友來說,特朗普對俄軍侵烏的影響同樣迫切。陳偉信稱特朗普及團隊明顯希望盡早結束烏戰,這固然會影響美歐關係,甚至迫使歐洲加快軍事改革,同時也為這場戰爭帶來「外在的破局點」。時殷弘認為,中西歐主要國家將義無反顧大為加強自身軍力建設,其對地緣戰略格局的潛在巨大衝擊不止限於歐洲—大西洋地區,而日本和韓國「必定被很大程度上屈從特朗普的勒索」,但之後其對美怨憤和不信任將推進兩國「自我武裝甚至核武裝的傾向」。
張泊匯猜想,美國盟友會滿懷憂慮和不確定來看待特朗普的勝利,但她們及其對美同盟已捱過其第一個任期,「就像一些共和黨分析師所指,特朗普不是反對美國的同盟,他只想她們付出更多」。
【專訊】再度當選美國總統的特朗普在選前表明增加對華關稅。香港美商會總裁翁以登相信,未來中美關係不會改善,而貿易戰一定更激烈,對香港而言「我不會用悲觀這個字,但不是太樂觀,要再觀察」。他相信,香港仍可扮演貿易樞紐及總部角色,但在中國經濟受美國政策影響下,香港難免受影響。
身兼行會成員的經民聯議員林健鋒預期,特朗普上台後美國對華政策不會有大改變,但提升關稅勢將影響本港貿易,認為要視乎實際政策,靜觀其變。他強調,香港不應放棄歐美市場。
翁以登在美商會舉辦的開票活動接受本報訪問說,不少企業在特朗普首次上台時的首輪貿易戰下已調整,在內地廠房外同時在孟加拉、越南、墨西哥等設廠。他分析,若美方提升關稅,企業與香港繼續保持關係,但對內地就業有影響。
翁以登引述年初美商會調查,受訪會員認為香港夾於中美關係,普遍說繼續留在香港,但未必做新投資及新發展。他說,特朗普在任4年曾提出較驚人政策,希望今次再上台後政策成熟一點。
林健鋒料「強美元」 加關稅美亦受累
林健鋒預期,特朗普上台後經濟上會奉行「強美元」政策,實際影響要待對方籌組班底及公布政策。對於一旦特朗普提高中國進口產品關稅,林說要觀望具體措施,包括牽涉哪些商品,若增加關稅固然影響本港貿易,美國自身亦未必得益,物價可能上升。
香港初創公司創辦人朱先生說,因部分產品部件內地製造,增加關稅難免增加成本,未來或將國際業務重心由美國遷至歐洲,但不會放棄美國客戶。
有對特樂觀 看好中美達協議
有美國金融界人士相信,特朗普上台可迫使中國協定貿易協議、增加中國企業在美投資。有支持民主黨的美國人則愁雲慘霧,不願置評。
來港逾20年、投資半導體的Daniel Heyler則對特朗普上場樂觀,看好他在下半期的任期可與中國達成協議,增加中國企業在美投資,雙方貿易關係也改善,由特朗普執政「對中美關係反而較少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