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美】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簡稱貿促會)發言人趙萍昨天表示,貿促會近期向全國1100多家外貿企業做問卷調查,其中近半企業表示將減少對美業務,同時有75.3%的企業計劃拓展新興市場彌補對美出口減少份額;受訪企業普遍表示,頻繁變化的關稅政策大大增加了不確定性,讓企業難以做出長遠規劃。
趙萍稱,外貿企業正尋求替代增量市場、拓展內銷市場、聯動增強供應鏈韌性。全國貿促系統將透過加強調查研究、關注外貿企業動向、搭建交流平台、優化商事法律服務,積極幫助企業應對外部衝擊。
當局措施包括簡化原產地證書等商事認證辦理、加快對企業赴國外參展辦展審批、幫助企業了解海外市場變化和尋找商機。
趙萍表示,貿促會今年已組織184批次中國企業家代表團出訪45個國家和地區;中國國際供應鏈促進博覽會、上合組織工商論壇、2025年全球貿易投資促進峰會、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工商大會、全球工商法治大會、中國-東盟商務與投資峰會、中國-拉美企業家高峰會等活動,幫助企業開展貿易投資。
今年的全球貿易投資促進峰會將於5月22日在北京舉辦,趙萍透露屆時發布《2025年全球貿易投資促進峰會北京倡議》,倡議全球工商界攜手探索新形式新領域合作,推動實現更加強勁、綠色、健康的全球發展。
國新辦昨日記者會上,中美關稅戰對中國的糧食、能源安全影響也備受關注。國家發改委副主任趙辰昕表示,來自美國的高粱、玉米、大豆等糧食進口量佔中國糧食消費量的比重很低,而且基本都是飼料糧,可替代性較強;同時,國內糧食儲備資源也很充足,「即使不採購美國的飼料糧和油料,對我國糧食供應也不會有什麼影響」。
「前些天有朋友問過我幾乎同樣的問題。」趙辰昕表示要借這個機會讓大家「吃下定心丸」,他說,2024年糧食產量1.4萬億斤,人均糧食佔有量500公斤,遠高於國際公認的400公斤糧食安全線,「完全能夠做到穀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指進口美原油天然氣煤炭量少
能源方面,中國已基本形成煤、油、氣、核及可再生能源多輪驅動的能源供應保障體系,能源自給率保持在80%以上;當前,國內能源供應充足,市場價格總體穩定。趙辰昕說,2024年中國進口美國原油、天然氣、煤炭總量很少,佔能源消費總量比重非常低;目前國際能源市場供應充足,企業減少甚至停止自美能源進口對國內能源供應沒有影響。
國家能源局昨也宣布,核准廣東台山二期工程等5個核電項目;中國在運和核准在建核電裝機容量超過1.2億千瓦。
趙辰昕批評美國加徵「對等關稅」行徑害人害己、不得人心、必將以失敗告終;中國將與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站在一起,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站在人類進步的一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