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永信逐出少林 官方接管寺務 遭開除僧籍撤銷教職 春節歸國後被邊控

【中华】中国河南少林寺住持釋永信受查消息震驚各界,中國佛教協會昨日公告,收到河南省佛教協會報來《關於註銷釋永信戒牒的報告》,同意註銷釋永信的戒牒。根據內地相關規定,被註銷戒牒(俗稱開除僧籍)即開除出和尚隊伍,也等於失去擔任教職資格,換言之釋永信已被「雙開」、逐出少林寺山門。內地傳媒披露,河南政府部門已接管少林寺管理事務。

佛協斥損形象 註銷戒牒

少林寺管理處前日通報,釋永信涉嫌刑事犯罪,挪用侵佔項目資金寺院資產;嚴重違反佛教戒律,長期與多名女性保持不正當關係並育有私生子。目前,釋永信正在接受多部門聯合調查。中國佛協稱,釋永信的所作所為性質十分惡劣,嚴重敗壞了佛教界的聲譽,損害了出家人的形象,中國佛協堅決擁護和支持對釋永信的依法處理決定。

中國佛協宣布,根據有關規定,「我會同意對釋永信(俗名:劉應成)的戒牒予以註銷」。釋永信此前除了是少林寺方丈,還擔任河南省佛教協會會長、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等公職。根據規定,在戒牒被註銷前,相關職務也被撤銷。由此,16歲出家、現年59歲的釋永信變回劉應成。

河南當局5月駐少林

綜合「財新」、《經濟觀察報》等報道,釋永信上周五深夜被河南新鄉警方「叫走」。釋永信今年2月農曆新年前後出國訪問,歸國後即被限制出境並接受主管部門約談,但仍能在國內自由活動。有釋永信弟子向媒體透露,少林寺已經被政府接管;少林寺公眾號也開始清理有關釋永信的文章。報道提到,當局5月左右派人以「少林寺管理處」的名義常駐少林,新機構成員主要來自鄭州市和登封市的宗教局、統戰部。

商業估值數十億 港分支無人接聽

釋永信作為中國首個擁有工商管理碩士學位的僧人,1998年成立河南少林寺實業發展有限公司,開始圍繞「少林寺」的IP發展其「少林商業版圖」,估值至少數十億元(人民幣,下同),至今在內地擁有795個註冊商標,涵蓋地產、珠寶、教育、娛樂、服裝、食品、燈具、餐飲、住宿等不同行業。釋永信一度實際控制多達18間企業,其核心為2008年成立的河南少林無形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對外投資包括製造業、文化、旅遊、地產、金融等多個領域,註冊資本一億元。

少林寺在香港亦設有分支機構「少林寺文化中心」,由少林寺第34代俗家弟子釋延榮負責。據官網介紹,少林寺文化中心最近一次活動是3月在聖公會主恩小學舉行「少林功夫進校園」表演。本報昨致電該機構無人接聽。

內地近年強化宗教事務治理,全國政協主席王滬寧年初出席全國性宗教團體負責人座談會時指出,要加強宗教事務治理法治化,要持續推進全面從嚴治教,提升宗教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約束能力和水平。

【專訊】少林方丈釋永信除了商業運作等能力了得,近年不時活躍海外進行「宗教外交」亦惹人關注。今年2月,釋永信就率領少林弟子前往梵蒂岡,會晤時任教宗方濟各,討論「跨宗教交流促進世界和平」等議題,還受邀參觀梵蒂岡花園。

據比利時智庫「歐亞中心」(Europe-Asia Center)網站,釋永信以該智庫高級文化顧問的身分到訪教廷,還與梵蒂岡國務院長帕羅林樞機主教等教廷重要人物會晤,談及佛教與基督教關係。梵蒂岡沒有與北京建交,中方人員包括天主教教職人員參訪梵蒂岡都十分低調。釋永信除了知名度高,還具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身分,此行十分罕見,未知是否得到中國官方授權。

赴阿聯酋頒獎 亦參訪歐州議會

釋永信曾多次以「歐亞中心」高級文化顧問的身分到全球各地參加活動,2月亦赴阿聯酋出席「扎耶德人類手足情誼獎」頒獎禮,與阿聯酋、東帝汶總統等政要會面。

去年11月,釋永信參觀歐洲議會,會見多斯塔爾等多名歐洲議員,以及比利時駐港前總領事斯蒂爾,日本、越南等國外交官。少林寺前日證實釋永信被調查後,歐亞中心的網站刪除了釋永信訪問梵蒂岡,以及參觀歐洲議會的文章。

釋永信去年11月15日在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信仰館發言時,呼籲以禪宗的智慧共同應對氣候變化挑戰,他批評人類欲望的過度膨脹,「在無休止的索取中喪失了自我」。

【资料】戒牒是漢傳佛教教職人員的受戒證明。戒牒始於唐代,在清代廢止「度牒制度」後,戒牒成為漢傳佛教比丘(和尚)、比丘尼(尼姑)在教內的身分證。

現行戒牒由中國佛教協會統一印製、編號、頒發,記載受戒人身分信息、傳戒師名錄及傳戒寺院印戳。比丘、比丘尼圓具三壇大戒後,由中國佛教協會頒發戒牒。

中國佛協《漢傳佛教教職人員資格認定辦法》等規定,戒牒是教職人員申領資格證書的必要依據。教職人員如違反法律法規,違反佛教團體規章制度及違犯佛教戒律,視情節輕重,分別給予勸誡、暫停或撤銷教職人員資格的懲處。

撤銷教職人員資格的懲戒決定生效後,教職人員所在機構會收繳戒牒,由中國佛教協會註銷。註銷戒牒後,有關人士將不再擁有和尚、尼姑的宗教身分。

圖 – 近日被帶走調查的少林寺住持釋永信(右五)今年2月造訪梵蒂岡,與時任教宗方濟各(右四)會晤,談及跨宗教合作推動世界和平、可持續發展等議題。(歐亞中心)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