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局】加拿大國會大選結果揭盅,執政自由黨受「特朗普效應」之助大幅挽回支持度,連續第4次成為國會最大黨,延續逾9年執政,惟議席料不過半,連任在即的總理卡尼(Mark Carney)未獲期望的強大授權。最大在野保守黨承認落敗,儘管該黨得票和議席有進帳,但帶領該黨走上右派民粹路線的黨魁博勵治爆冷輸掉盤踞逾廿年的議席。自我定位為全球多邊主義捍衛者的卡尼,在周二(29日)凌晨勝利演說中呼籲全民團結,對抗特朗普的保護主義政策威脅,強調「永不會忘記美國背叛的教訓」。
加拿大國會下議院共有343席,單獨執政所需過半議席門檻為172席。在點算近99.2%選票後,中左派自由黨得票率43.5%,略多於右派民粹化保守黨41.4%,料可由選前152席增至168席,但仍需跟其他政黨合作才能建立多數派聯合政府,否則須籌組少數派政府。
保守黨戰績勝預期 新民主黨最大輸家
首次參選的自由黨黨魁卡尼在首都渥太華的尼皮恩選區以63.7%得票取勝,但在其相鄰的卡爾頓選區,保守黨黨魁博勵治(Pierre Poilievre)在意外不敵自由黨的范喬伊(Bruce Fanjoy),成為選戰最大冷門。儘管如此,保守黨整體戰績勝過選前民調預測,尤其是在渥太華所在最大省份安大略省平均得票率達41%。博勵治聲言無意辭去黨魁,但加媒揣測欠缺議員身分的他難逃落台。
退出與自由黨的執政聯盟引發提前大選的新民主黨則成最大輸家,議席由24席減至7席,跌破12席門檻失去官方政黨地位。連黨魁駔勉誠(Jagmeet Singh)也在屬溫哥華都會區一部分的本拿比中部選區敗於初入政壇的華人張瑋麟,駔勉誠表示會問責辭任,等黨內決定臨時黨魁人選後即會卸職。
另外,大多倫多地區有最少6名華裔候選人當選,自由黨及保守黨各3人,不過代表保守黨參選的香港前藝人鄭敬基敗於自由黨的遲月。
卡尼昨晨1時半發表勝利演說,他說:「我們已擺脫美國背叛的震驚,但是要對這場教訓永誌不忘。」卡尼稱美國想霸佔加拿大國土資源「並非空洞威脅」,但「特朗普總統企圖擊倒我們,好讓美國能擁有我們,那情景永不出現」。他表示新政府將集中力量鞏固加國經濟獨立,尋求成為能源大國。
經歷原總理杜魯多執政逾9年後,自由黨本因政府管理和民生物價的爭議支持度大跌,一度落後保守黨達20個百分點。到杜魯多1月6日辭職和特朗普堅持「芬太尼關稅」施壓後,自由黨開始扭轉劣勢,到3月9日卡尼當選黨魁並出任總理後,自由黨更一度拋離保守黨。60歲的卡尼曾任加拿大和英國的央行行長,帶領兩國分別走過金融海嘯和脫歐的金融動盪,被認為有力應對特朗普關稅威脅。
民調機構Angus Reid Institute主席庫爾(Shachi Kurl)評論稱,自由黨勝選因素包括「除了保守黨,誰都支持」、特朗普關稅、杜魯多落台等,驅使中間偏左選民和傳統自由黨選民回歸。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昨表示,中國願意在互相尊重、平等、互惠互利的基礎上改善中加關係。英國首相施紀賢表示期待兩國「經濟關係更加深厚」。 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希望歐洲跟加國的聯繫「愈來愈強」。
(CBC/BBC/CNN/彭博社/明報加東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