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正恩應邀訪華 中朝關係從疫情谷低回暖

【政局】隨着中國籌備抗戰勝利80周年大閱兵,朝鮮領導人金正恩應邀出席,中朝關係再次成為國際焦點。這些年來,兩國關係一直經歷着複雜而微妙的變化。

中朝關係根基始於1949年10月6日。中國1949年10月1日建國後,朝鮮6日和中國建交,是最早與之建交的國家之一。之後朝鮮戰爭爆發,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這場戰爭被形容用「鮮血凝成兩國的友誼」,奠定雙方的友好關係。

1960至1980年代,中蘇關係惡化,朝鮮在中蘇之間來回擺動,中國文化大革命期間,極左派批評金正日是修正主義者,兩國關係至1960年代尾極度緊張,甚至發生邊境衝突。

1970年代,中美關係有所緩和,中方主動與朝修復關係。 冷戰結束後,蘇聯解體,中國成為朝鮮最重要的經濟援助國和貿易夥伴。

中朝關係迎來首次低谷

自朝鮮戰爭結束以來,中韓一直處於敵對狀態,直至1980年代初破冰,1992年建交,此令中國與朝鮮關係轉入冷淡期,直至2001年9月江澤民訪問朝鮮後,中朝關係才算作恢復正常。

新一代領導人上台 「中朝關係」新變化

至2010年代,中朝關係又出現變化。金正恩2011年上台、習近平2012年執政以來的早幾年,是關係較為冷淡的時期。兩國元首未曾互訪,甚至未通電話。

與金正日時期相比,外交交流處於低水平,兩國官員互訪頻率不高,中朝關係因朝鮮頻繁的核試和導彈試射中陷入危機。

2016年3月,中國一改以往對朝溫和的態度,支持聯合國安理會通過20年來最嚴厲的對朝鮮制裁措施,包括限制石油進口、禁止朝鮮紡織品出口、遣返朝鮮勞工等。這對朝鮮經濟造成了巨大壓力。此後,中國和朝鮮國營傳媒開始隔空論戰,罕見地刊登批評對方的文章,兩國關係陷入實質性的低谷。

從冷淡到回暖的轉折

直至2018年3月金正恩訪華,兩國關係才終於迎來回暖迹象,已接棒數載的金正恩轉向外交對話。

2018年後,隨着中美對立加劇之際,中朝關係也開始好轉。2018年3月到2019年1月之間,短短10個月,金正恩訪問中國足足4次,這在朝鮮金氏三代政權前所未有的。2024年更被兩國領導人共同宣布為「中朝友好年」,雙邊關係升溫。

不過自俄烏戰爭爆發以來,金正恩與普京多次會晤,2024年更簽署《全面戰略夥伴關係條約》。這一發展對中朝關係產生微妙影響。

目前,中朝關係正從疫情的低谷中恢復,儘管中國政府堅稱中朝關係依舊牢固,有分析指,一些跡象表明中朝關係出現微妙變化。《中央日報》引述消息人士稱,金正恩在普京6月訪朝並簽署「全面戰略夥伴關係條約」後下令在中國工作的朝鮮外交官「不要看中國臉色」。

然而金正恩是次赴北京出席中國抗戰勝利80周年大閱兵,也是令外界頗為驚喜,畢竟金正恩已6人未有訪華,除了俄羅斯之外,也罕有跟別國領袖互動,亦將會是其首次與眾多外國元首同場。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