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泊爾變天 Z世代再翻轉亞洲政局

【政局】尼泊爾本月初戲劇性變天,導火線便是政府封禁社交平台,惹來被稱為「Z世代」(Generation Z,或簡稱Gen Z,一般指在1997年至2012左右出生者)的年輕人社群反抗上街。一如其他近年爆發反政府示威的南亞和東南亞新興經濟體,尼泊爾的「Z世代」佔總人口比例較高,這年齡層的人在物質資源上相較上一代豐盛,但在就業等仍面對眾多難題,像斯里蘭卡、孟加拉和印尼等出現矛頭指向貧富懸殊和社會不公義的抗議浪潮,並非偶然。有尼泊爾學者向本報表示,尼泊爾等其他南亞和東南亞國家的示威,相似之處在於年輕人欠缺發展機會,無法成為經濟發展受益的一群。

因facebook、X等多個全球社交平台未有按尼泊爾政府要求註冊,民眾自本月5日起發現無法使用。官員宣稱政策旨在遏制假資訊傳播並保障國家安全,引發「Z世代」年輕民眾強烈不滿而上街——他們在互聯網和智能裝置日漸普及的環境下成長,社交平台已成為生活一部分,質疑措施旨在打壓異見和管控網絡空間。示威前數周,尼泊爾社交平台廣傳政治精英子女的奢華生活相片,被許多貧苦民眾視為貪腐象徵,怒火終在今次示威引爆。尼泊爾政府9月8日派出軍警鎮壓,反觸發示威者闖入總統府、總理府、國會大樓以至被視為權貴象徵的奢華酒店縱火破壞,總理奧利和數名部長翌日呈辭。

本身主攻能源基建發展的尼泊爾籍政府治理研究專家坎德爾(Bibek Raj Kandel)在示威發生之際,才剛抵港不久,開展為期約3個月的香港大學亞洲環球學人研修項目。他向本報表示,變天當日他參與項目活動後回到酒店,對示威發展感到驚訝,「所有事都在一日之間改變了」。

這場由鎮壓開始到政府倒台不足48小時的變天,不禁令人聯想到2022年斯里蘭卡和2024年孟加拉、以至是上月印尼的反政府示威。南亞和東南亞新興經濟體都以出生率較高而整體人口年齡較低見稱,「Z世代」及相應的學生運動對政治的影響力自是不容忽視。尼泊爾有24%人口屬「Z世代」,跟孟加拉(27%)和斯里蘭卡(21%)相若——對比之下,出生率較低的發達經濟體香港就只有約11%。

「裙帶孩童」積怨深 南亞國問題似

惟以上國家的相似之處不止於此,斯里蘭卡和孟加拉分別由拉賈帕克薩家族和哈西娜主導政局多年,民眾對政治專制、權貴貪腐以至所謂「裙帶孩童」(nepo kids)的怨憤並非一朝一夕,尼泊爾雖到2008年才改行共和制,但此後由數個共產主義政黨和中間派尼泊爾大會黨輪流執政,最高職位由奧利等數名政壇元老輪流出任,政治精英階層也被指日益腐化。印尼在示威鬧大前同樣有政治權貴炫耀財富和議員有「自肥」之嫌增加津貼,一名網絡外賣運送員被警車撞死,也激發對年輕低下階層的同情,甚至有示威者闖入時任財長英卓華的住所搶掠縱火。

坎德爾直言,尼泊爾這次示威的根源,在於政府治理表現不符預期,而且「Z世代」難以取得高薪工作,社交平台禁令就是引爆點。尼泊爾人口約3000萬,人均GDP低於1500美元(1.17萬港元,排不進全球前150名),估計約14%人口在海外工作,再匯款回國養活家庭。坎德爾在訪問中多次提及年輕人尋覓發展「機會」的困難,這點跟區內其他國家的情况大同小異,即使是經濟保持高速增長的孟加拉,民眾也未感到從中受益,「這是在孟加拉發生的事。這是在斯里蘭卡發生的事。這也是在尼泊爾發生的事」。

國內沒發展 離鄉別井只為當藍領

「試想像,每天都有約2500名尼泊爾年輕人離鄉別井,想到其他國家尋找機會。他們不是要到大企業工作,只是到馬來西亞當一個藍領工人。」坎德爾表示,出國尋找機會本身不是問題,但如果那是因為在本國找不到發展空間,就是有問題。尼泊爾的GDP有近30%都是匯款而來,他認為這對尼泊爾並不健康,因外國政策有變,海外尼泊爾人就要被迫返國,「想像一下(會發生什麼事)——當這班國民回國,但國內並沒發展機會等待着他們」。

「未從自己世代揀領袖 真心求變」

去年孟加拉變天,得到「Z世代」尊重的2006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窮人銀行家」尤努斯獲推舉領導臨時政府。這次尼泊爾變天後,軍方也尊重「Z世代」透過社交平台推舉的選擇,讓73歲的最高法院前首席大法官卡爾基擔任臨時總理。坎德爾認為,「Z世代」未有從自己的群體揀選領袖,而是推舉不比倒台總理奧利年輕、但有社會信譽的卡爾基,反映他們關注的是「領袖的誠信」,「他們期待的是真正的改變」。坎德爾傾向不以成功或失敗去形容示威結果,「(實際上)考驗現在才要開始,這可能是革新的新時期,但也可能是政局(重新腐化)的循環」。

【專訊】尼泊爾變天最突顯與「Z世代」相關之處,就是社交平台的影響力——示威以政府封禁社交平台為起點,也以社交平台選出臨時總理而暫告一段落。年輕世代在大型示威借助科技,不能說是新鮮事,像2010年代初的「阿拉伯之春」和「佔領華爾街」浪潮便高度依賴Twitter(現稱X),只是智能手機、社交平台和通訊程式的冒起伴隨「Z世代」成長,他們以此組織示威是自然不過的事。

社交媒體作為人們溝通和分享資訊的平台,往往在示威扮演互通消息的重要角色。以上月印尼示威為例,民眾透過TikTok等社交平台分享示威信息,手機拍攝的衝突影像廣傳到世界各地,促使印尼政府傳召facebook母公司Meta、TikTok等社交平台的代表,要求因應假資訊傳播,加強審查內容,TikTok隨即宣布暫停印尼區內直播功能,及移除違反平台守則的內容。

Discord成選舉工具 漫畫標誌上示威旗

不過,尼泊爾的例子更有傳奇性——Discord是電玩迷常用的交流通訊平台,這次卻變成該國臨時總理的「選舉工具」。Discord上有一個由尼泊爾民間組織Hami Napel成員營運的頻道,有逾10萬民眾不時討論國家未來。政府倒台後,軍方領袖主動接觸頻道組織者,要求提議臨時總理人選。該群組討論過數個人選,最終推舉有反貪歷史的前首席大法官卡爾基,並獲軍方接納,已於9月13日宣誓就任,翌日正式履新。

社交平台的全球化性質,也令不同國家的示威有某程度上的連結,例如數年前泰國和緬甸先後引用電影《飢餓遊戲》的「三指禮」作為抗爭標誌手勢,到今年印尼和尼泊爾示威,則同樣見到示威者把著名漫畫ONE PIECE的骷髏頭標誌放上示威旗幟。印尼示威更吸引鄰國聲援,因示威升級導火線是電召外賣車手被警車撞死,馬來西亞、新加坡、菲律賓和泰國等有民眾利用Grab和Gojek等外賣手機程式在印尼下單聲援。

(明报)

圖- 近月全球反政府示威開始出現源自日本動漫One Piece的海盜標誌旗幟,作為抗議象徵。圖為繼印尼、孟加拉和菲律賓後,法國南部蒙彼利埃也有類似例子。(法新社)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