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哈和平協議簽署 聊勝於無 前行亦難

美國總統特朗普在其社交平台發文稱,以色列與哈馬斯均已簽署其提出的「20點計劃」第一階段協議。特朗普與內塔尼亞胡相互祝賀,哈馬斯也發表了聲明。至此,這場已持續兩年之久的巴以沖突,似乎顯露出一線和平曙光。但其實大家都知道,和平非常難,甚至讓第二階段協議難度都非常大。

特朗普此時提出「20點計劃」絕非偶然,美國和以色列希望扭轉因巴以問題在國際上的嚴重戰略被動,哈馬斯也渴望在絕境中尋求生存空間。內塔尼亞胡被迫應對內外壓力。在國內,據9月民調顯示,高達70%的以色列民眾支持「釋放巴勒斯坦囚犯以換回人質」。

停止戰爭的呼聲已從左翼陣營蔓延至中間派選民,令內塔尼亞胡政府面臨嚴峻的執政危機。在國際上,聯合國相關機構指控以色列在加沙的持續軍事行動與封鎖構成「種族滅絕」,支持兩國方案的國家總數也達到了159個,佔聯合國成員國八成以上,形成了強大的道義與政治壓力。為此,內塔尼亞胡被迫尋求妥協,將「20點計劃」視為擺脱困境的「救命稻草」。

但挑明瞭說,一個心懷鬼胎——藉機攫取政治利益,一個只能俯首稱臣,一個絕境求生。三者之間都是信任赤字與政治算計。且以色列和哈馬斯早已失去信任基礎,在核心問題上的分歧,讓計劃從一開始其實就埋下破裂隱患。

從根本上說,這項計劃並沒有真正認可巴勒斯坦的獨立國家地位,而是以空泛的措辭承認巴勒斯坦建國是「巴勒斯坦人民的願望」,實則刻意迴避「兩國方案」,背離了解決巴勒斯坦問題的根本方向。

一直縱容以色列的特朗普總算是促成停火的功臣,但若非以色列任意妄為到越境轟炸美國另一中東盟友卡塔爾,特朗普似乎也不至棒打內塔尼亞胡,也顯然是為了美國自身在區內利益。

但不管如何,特朗普提的方案能避免加沙的人道主義災難和種族滅絕,現在還不算太晚。以色列已經近乎癲狂,一定要在還能鎖住的時候鎖住,不然全球恐怖主義必將氾濫。不要小看這個可能。如果特朗普能讓200萬加沙人能活下來,給他一個諾貝爾和平獎,又如何?

1947年聯合國巴以分治方案之前,當時的以色列猶太人為了建國,都幹了什麼事呢?那時以色列是弱者,處於今天哈馬斯的地位,昔日所幹的事和今天哈馬斯也差不多,離不開搞恐怖主義。

哈馬斯是恐怖組織,艾克薩洪水是恐怖襲擊。本輪巴以衝突的源頭就是2023年10月的「阿克薩洪水行動」,哈馬斯武裝突襲以色列境內,打死約1200名以色列人,俘虜約250人。很多人對這個數字沒概念,考慮到以色列全國人口只有1000萬,佔比也高達0.015%。
但以色列為了建國幹了什麼?代爾亞辛村大屠殺 (1948)、暗殺聯合國調解員貝納多特伯爵 (1948)、大衛王酒店爆炸案 (1946)、暗殺英國駐中東大臣莫因勳爵 (1944)、「帕特里亞號」沉船事件 (1940)⋯⋯

當時的以色列猶太人組織了多個恐怖組織,比如伊爾貢(Irgun),萊希(Lehi),這些武裝猶太國主義組織製造的血案從來不區分平民和軍人。暗殺,爆炸,綁架,這些事情以色列猶太復國主者為了建國都做過了。

現在呢?以色列是強者,巴勒斯坦人是弱者。就和當年以色列猶太人中的激進者組織了伊爾貢,巴勒斯坦人中的激進者組織了哈馬斯。

一個龐大的惡性循環產生了。以色列建國後現在變成哈馬斯恐怖主義的「受害者」。猶太人曾經是種族滅絕的受害者,現在為了不被「恐怖襲擊」,以色列開始搞種族滅絕。

加沙兩百多萬人口擠在3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每平方公里的人口密度6000多人。這個人口密度,相當於把80億地球人,擠在南非一個國家。加沙糧食自給率很低,完全靠外部援助。以色列在1967—2005年期間曾對加沙進行長達38年的佔領,但最終完全撤出。撤出後兩年,哈馬斯就奪取加沙政權。以色列為什麼要撤出,因為根本沒有辦法治理加沙。以色列撤軍後,圍繞加沙建築了隔離牆,把加沙變成了巨大的,毫無希望的,充滿仇恨的集中營。加沙人仇恨和絕望是2023年的阿克薩洪水行動背後的原因。

對以色列來說,加沙,是一個無解的難題。哈馬斯下台也解決不了問題。佔領試過了,隔離也試過了,都解決不了問題。以色列曾經想把200萬加沙人驅逐出去,留地不留人,但沒有國家願意接納。以色列正在做的就是用屠殺和飢餓,讓200萬加沙人在絕望中死去。但恰恰是這樣,更加逼出恐怖主義。「上帝要他滅亡,必先使他瘋狂」。

要知道,以色列的人口數量擺在這裏,是阿拉伯人汪洋大海中漂泊的一艘小船。以色列能永遠保證處於強者地位嗎?美國很強,但美國在地球的另一邊。實現了能源自給自足的美國,中東的戰略地位已經大幅下降。美國遲早會撤離中東。

走到今天,不論是美國、以色列,還是巴勒斯坦,乃至深處地緣困局的所有國家都沒有辦法。其實誰都知道,特朗普這20條計劃方案無法帶來和平,也無法消除仇恨。但也只能且行且看。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