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美】中美周二(14日)起互相徵收船舶停港費用,有「外貿晴雨表」之稱的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廣交會)昨日開幕,對此多數參展商看法樂觀,認為影響有限,亦不相信美國總統特朗普最近提到的「100%關稅」能落實,但對政策不確定「疲於奔命」,期盼中美盡快談出成果。
美國周二起對停靠港口的特定中國船舶徵收「港口服務費」,中方亦採取對等措施,對符合條件的美國船舶收取「特別港務費」。深圳華展國際物流公司工作人員祁先生稱,相關措施影響有限,尤其中國對美國同一艘船每年最多收費5次,每條船每年來往20至30次,「如果分攤到每個貨櫃上大約多600至1000美元,現在都是船公司自行消化,沒有問我們貨運代理收取,因為在一艘船上我們可能只佔幾個貨櫃。」但若要包整艘船,可能要自行承擔費用。他又指,能規避費用的「既不沾中國、又不沾美國的船非常少,主要是日韓船舶,但艙位有限也難拿。」
物流業:港口費分攤貴幾毫 相若旺季
浙江樂從物流科技工作人員賈小姐亦稱,船舶費分攤到每公斤貨物運費只是貴幾毫子,「與平時物流旺季加價幅度差不多」。她還稱,明顯感受到內地供應商現在態度不同今年3至4月間,當時很多廠家囤貨觀望,等關稅調降才付運,現時卻照樣發貨,尤其是跨境電商,「如果關稅隨時加上去,那時誰手上有貨誰就贏。而且我覺得中國人都不相信特朗普真的會加100%關稅,所以大家不會再像4月那樣租倉庫放在那裏,畢竟倉儲也有成本。」
企業盼中美盡快談成
「最麻煩的不是船運,也不是關稅,是不確定性。就好像前兩天冒出來說要100%(關稅),過兩天又說沒有,誰也不知道該想什麽對策。」江蘇匯鴻鳴駿進出口公司銷售人員梅琰表示,該公司上月中收到美國客戶訂單,原約定下月中發貨,但「100%關稅」一出,客戶突通知他們盡量將部分貨物趕在下月1日前上船,不能趕上的部分先不生產,等後續通知。他期待中美雙方盡快談出「起碼不比現在差」的成果,「如果關稅加到100%,那他(特朗普)還不如直接下一道行政命令,說中美之間的生意不要做了。」
南京泉峰集團亞太區域市場銷售負責人嚴曉峰對政策波動感到疲於奔命,該公司在越南投資設廠,但從越南出貨成本更高,與中國徵收關稅後成本亦相若,「而且(中企)都往那邊扎堆,現在招工也非常困難」。他覺得中美貿易戰「快要打完」,「前面都是你打我一拳,我打你一拳,我看看你的路子,你看看我的底細,現在基本上知道對方的能量有多少,慢慢大家就會學習,停留在一個實力均衡的狀態。我希望到年底或者明年初,像現在這種難受的狀態就會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