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資安世半導體遭「強制」接管 荷蘭急回應:美國未參與,純屬巧合

【政局】七十余載,有些深植於骨子里的本質從未改變——面對中國科技的強勢崛起,一些西方國家潛藏的強盜底色,正愈發赤裸裸地暴露在世人眼前。

近期,中國半導體領軍企業聞泰科技遭遇跨國監管重大挑戰,其旗下總部位於荷蘭的核心資產安世半導體(Nexperia),因荷蘭政府一紙指令,自9月30日起,其資產、知識產權等調整被凍結一年。

從時間節點來看,這一系列操作很難不讓人懷疑是一場精心策劃的「掠奪」:美國和荷蘭在晶片行業出口管制領域素來合作密切。就在荷蘭政府採取行動的前一天,當地時間9月29日,美國政府剛發布出口管制穿透性規則,對被列入「實體清單」、持股超50%的聞泰科技子公司,追加同等力度的出口管制。

英國《金融時報》也注意到,荷蘭政府的行動「緊隨美方其後」;美媒彭博社進一步指出,特朗普政府在荷蘭之前剛剛擴大制裁範圍,此舉突顯出對敏感行業中資企業正面臨日益嚴苛的審查。

另據《華爾街日報》報道,其獲取的一份會議錄音顯示,聞泰科技一名高管曾在周日與投資者的電話會議中直言,荷蘭政府的指令是以美國新規為借口,實則是為了奪取控制權。

報道稱,這名高管當時對投資者說,「荷蘭經濟事務部顯然是跟在美國政府身後的一只溫順綿羊。」

對此,荷蘭經濟事務部的一名發言人辯解稱,美國並未參與荷蘭針對安世半導體的決策。路透社還提到,該發言人宣稱,此次行動的時機「純屬巧合」。

《華爾街日報》還指出,荷蘭政府在周末聲明中聲稱,其採取行動的原因之一,是安世內部存在所謂「嚴重的治理缺陷與問題行為」。但荷方並未對此給出任何細節說明,上述發言人也拒絕就此置評。

安世半導體是一間主要生產汽車與消費性電子產品所用晶片的企業。

公開資料顯示,安世半導體總部位於荷蘭奈梅亨,是聞泰科技核心半導體業務基礎,專注分立器件與邏輯器件。其前身是恩智浦半導體的一個部門,2017年獨立運營,2019年被聞泰科技全資收購,現為聞泰科技全資子公司。2024年,安世半導體收入規模約147億元,約占聞泰科技當年總營收的六分之一。

路透社報道,荷蘭政府周日表示,由於擔心關鍵技術可能被轉移給母公司聞泰科技,荷蘭政府正對安世半導體進行干預。

荷蘭經濟部表示,這項干預是針對公司行政管理缺陷的反應,將允許其撤銷或阻止有害決定,不過公司日常生產工作可繼續運作。

荷蘭經濟事務部在一份聲明中聲稱,這是該國政府首次啟用《商品供應法》(Goods Availability Act),原因是「荷蘭及歐洲本土關鍵技術知識與能力的連續性和安全性面臨威脅」。

聲明辯稱,「該決定旨在防範一種風險,即緊急情況下,安世半導體生產的產品(成品及半成品)可能無法供應,相關產品包括用於歐洲汽車行業和消費電子領域的晶片等。」

聞泰方面對媒體強調,荷蘭政府的指令以所謂「保障供應鏈安全」為由,但公司認為,該指令的範圍之廣、限制之嚴,已遠超常規風險管控,是對一家正常經營的企業實施了嚴重不合理的外部接管。

聞泰科技12日晚發表聲明嚴正指出,荷蘭政府以莫須有的「國家安全」為由,對安世半導體實施全球運營凍結,是基於地緣政治偏見的過度幹預,聞泰科技對這種針對中資企業的歧視性待遇表示強烈抗議。

安世半導體一名發言人周一(13日)向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表示,公司暫無更多評論,但強調自身「遵守所有現行法律法規、出口管制及制裁制度」,且仍在與相關部門保持常規溝通。

《金融時報》直言,荷蘭政府此舉將加劇西方國家與中國在高端技術領域的摩擦。彭博社等也警告,這一「非同尋常」的舉動將進一步加劇中歐緊張關系。

歐洲智庫雅克·德洛爾研究所的庫爾蒂亞爾(Courtial)告訴英國廣播公司(BBC),荷蘭政府此舉將所謂經濟安全置於「自由市場投資原則之上」。

荷蘭國際關系研究所(Clingendael Institute)的研究員亞歷山大·費雷拉·戈麥斯(Alexandre Ferreira Gomes)也向彭博社警告道,中方很可能會採取反制措施。

「有理由預計,中國的反制目標將是更廣泛的歐洲半導體行業,而非僅針對在華運營的荷蘭企業」,他說。

另據美聯社報道,歐盟委員會發言人奧洛夫·吉爾(Olof Gill)表示,歐盟已與荷蘭有關部門保持「密切溝通」,接下來將與荷蘭合作推進「後續舉措」,以保障歐洲大陸的關鍵技術能力。

關於荷蘭政府對中企採取限制措施,10月13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劍回應表示,「你的問題建議向中方的主管部門了解。」

他同時強調,中方一貫反對泛化國家安全概念、針對特定國家企業採取歧視性做法。有關國家應切實遵守市場原則,不要將經貿問題政治化。中方維護自身正當合法權益的決心堅定不移。

(01)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