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促科創實質進展 防「一哄而上」 「十五五」關鍵核心技術快速突破 設高技移民吸世界人才

【中华】中共二十屆四中全會上周就「十五五」規劃提出「科技自立自強水平大幅提高」,要求重點領域關鍵核心技術快速突破,並跑、領跑領域明顯增多等。新華社昨日披露,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會上指出,推動高質量發展,最重要是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積極發展新質生產力,在推動科技創新、加快培育新動能、促進經濟結構優化升級上取得實質性、突破性進展;同時,發展新質生產力需要具備一定稟賦條件,也要充分考慮現實可行性,防止「一哄而上」。

四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下稱《建議》),以及習近平就《建議》起草有關情況的說明(下稱《說明》)昨全文發布。

拓新質生產力要實事求是

《建議》要求未來5年實現科技自立自強水平大幅提高,從技術攻關、產業、人才等多方面提出要求(重點見表),包括要求採取超常規措施,全鏈條推動集成電路(IC)等重點領域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取得決定性突破;加大政府採購自主創新產品力度;建立高技術人才移民制度,引育世界優秀人才等。

習近平在「說明」中指出,《建議》突出科技創新的引領作用,在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方面作出部署,提出加強原始創新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等要求。他強調,需要注意的是,發展新質生產力需要具備一定稟賦條件,要充分考慮現實可行性,「《建議》稿強調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就是要引導大家科學理性、實事求是地開展工作,防止一哄而上。」

十五五增長保持合理區間

習近平說,2035年要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一個重要標誌性指標就是人均GDP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這要求「十五五」時期(2026至2030年)經濟社會發展保持適當速度,因此《建議》提出經濟增長保持在合理區間,定量要求將在規劃綱要確定。

他亦提到,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要堅持做強國內大循環,加快形成強大國內經濟循環體系,以國內循環的穩定性對衝國際循環的不確定性。

《建議》由15個部分構成,分為三大板塊。其中第二板塊主要瞄準關係全局和長遠的重點問題,分領域部署「十五五」時期的戰略任務和重大舉措,明確從產業發展、科技創新、國內市場、經濟體制、對外開放、鄉村振興、區域發展,到文化建設、民生保障、綠色發展、安全發展、國防建設等重點領域的思路和重點工作。

習近平還介紹了《建議》今年1月開始的起草過程,由他親自擔任組長,國務院總理李強、全國政協主席王滬寧、中央書記處書記蔡奇、國務院副總理丁薛祥擔任副組長,副組長人數比5年前多一人。起草期間,中央政治局常委會召開3次會議、中央政治局召開2次會議進行審議、修改。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