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中美踩鋼線 阿聯酋堅持AI夢

【今日点击】彭博社本月9日引述知情人士報道,美國商務部工業和安全局終向Nvidia(英偉達)人工智能(AI)晶片出口到阿聯酋頒發許可證,這距離美國總統特朗普訪問阿聯酋並簽署包括AI合作的巨額商業協議已接近5個月——在特朗普政府開綠燈前數天,《華爾街日報》才報道Nvidia行政總裁黃仁勳對晶片交易遲遲未落實感到沮喪。上述阻滯並非偶然,阿聯酋早有發展AI的鴻圖大計,但也因此捲入中美角力,在美國銳意遏制中國AI等新興科技的發展下,阿聯酋跟北京的良好關係,受到美方疑忌。惟可以肯定的是,即使不得不在中美之間「踩鋼線」,阿聯酋也不會放棄AI強權之夢。

阿聯酋的AI雄心由來已久,早在2017年10月便公布《AI國家戰略》,明言目標是要「在2031年或之前成為AI的世界領袖」,自此新設「AI國務大臣」開創全球先河,陸續投入數以十億美元計的巨資,創立該國旗艦AI企業G42,並吸引來自中國和美國的科技合作和投資。

推自家模型 發掘中美競爭外市場

經多年努力,阿聯酋的投資初見成果,穆罕默德‧本‧扎耶德人工智能大學(MBZUAI)旗下的AI實驗室「基礎模型研究所」(IFM)上月正式推出名為K2 Think的AI模型,聲稱可跟美國OpenAI的ChatGPT和中國的DeepSeek競爭,惟自詡賣點較接近後者,即以較低運算成本提供較佳和同級運算能力,而且屬於開源(open-source)系統。惟K2 Think仍體現阿聯酋AI探索背後的中美影子,其模型建基於阿里巴巴的「通義千問2.5」(Qwen 2.5)開源基礎模型,其速度優勢則來自靠矽谷AI初創企業Cerebras設計的晶片所支撐的數據中心。MBZUAI另外還研發名為Jais的阿拉伯語大型語言模型(LLM),尋求發掘毋須跟中美直接競爭的市場。

阿聯酋外交部轄下策略與未來部門主任穆罕默德‧阿爾扎赫里(Mohammed Ibrahim Al Dhaheri)本月初在亞洲協會香港中心出席對談時,不諱言阿聯酋在AI領域方面是其一主要參與者,除了提及上述與特朗普政府簽署的AI投資協議,目標是在阿布扎比建立最大型數據中心(按:屬於更廣泛Stargate UAE項目的第一階段,合作伙伴包括Nvidia和OpenAI等美企),還講到在今年2月法國AI峰會期間也跟法方簽署了另一協議,建立總值數十億歐元的歐洲最大型數據中心。

購Nvidia晶片 疑因與華關係受阻

然而,AI正是中美這兩大科技強國的兵家必爭之地,美國屢次推出限制AI晶片對華出口或使用中國AI模型的措施,惹來北京指摘將經貿議題政治化和武器化。阿聯酋尋求AI領域分一杯羮,自然也難免捲入地緣政治漩渦。據《華爾街日報》(WSJ)所指,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之所以推遲上述Nvidia晶片的放行,既有迫使阿聯酋先完成對美投資的意圖,也是他和其他華府官員對國家風險的憂慮——「因阿聯酋跟中國關係密切」,令美方擔心晶片會令中國AI產業受益。近日《金融時報》再指G42昔日對華為的技術轉移,被解放軍用於升級戰機導彈,惟G42和華為皆否認。

美國對阿聯酋與中企的AI合作早有疑慮,《紐約時報》前年11月調查報道指美國情報部門警告G42跟中國企業(包括受美方制裁的華為)的合作,恐成美方先進技術流入中國政府和企業的管道。報道提到當時拜登政府在阿聯酋國家安全顧問暨AI大計靈魂人物塔赫努恩來訪時,施壓G42切斷與中方的政商關係。

G42當時強烈否認《紐時》報道提到有關中阿合作的質疑。在回應《紐時》查詢時,該公司高層預告正跟微軟商討,準備更換當時仍由華為等中企幫助建立的AI技術堆疊(stack,又譯堆棧,即底層科技基建),強調公司會確保營運和授權技術「完全符合」美國政府的監管規定,並跟相關部門進行所需磋商。

到翌年4月,微軟便宣布向G42投資15億美元,確認容許G42銷售和使用旗下的高性能AI晶片服務,條件包括G42須使用微軟的雲端服務,並遵守G42跟美方達成的安全協議,包括同意將中國設備剝離出G42的營運。時任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表明:「當談到新興科技,你不能又在中國陣營,又在我們(美國)陣營。」

外交受壓 AI部長:與美「同陣線」

「在AI方面,我認為會是阿聯酋與美國的完全同一陣線(complete alignment)。」阿聯酋AI國務大臣奧馬爾去年6月接受法新社訪問,承認該國在AI領域需要選邊站。這點反映阿聯酋在外交安全領域對美國的高度依賴,明顯限制了該國在中美角力下的選項。

然而,這不代表阿聯酋會切斷跟中國的一切科技合作,中國企業仍致力在阿聯酋及其他中東國家尋求立足之地。據中國-阿聯酋商會(UECN)上月底在網站發表《新的數字絲綢之路:中國與阿聯酋如何通過人工智能重塑未來》報告,強調中阿在AI方面的合作從雲端到應用展現「令人矚目的廣度和深度」,點名提到華為、阿里巴巴、商湯科技、優必選科技和海康威視都有在阿聯酋深耕細作。

報告主張,阿聯酋深知實現經濟多元化和技術自主是其長期的國家利益所在,「不能將所有『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裏」。

部署「後石油年代」 阿聯酋重視長期戰略

許多人對阿聯酋等許多中東國家的想像,也許仍停留在石油或天然氣出口大國的想像。對阿聯酋、沙特阿拉伯和卡塔爾這樣的國家來說,化石燃料誠然仍是重要財政來源,但其蘊藏量始終有限,若要維持國家競爭力,則不得不去思考「後石油年代」的定位,人工智能(AI)產業便是其一關鍵。阿聯酋外交部轄下策略與未來部門主任穆罕默德‧阿爾扎赫里本月初跟亞洲協會香港中心主席陳啟宗對談時,便強調該國對建立長期戰略的重視。

石油佔經濟比例 10年間75%變25%

「阿聯酋以早着先機和建立長期戰略著稱,卻也保持靈活彈性來調整策略。」穆罕默德‧阿爾扎赫里不諱言,擺脫石油依賴關乎領導層的願景,他自豪地說:「因此你會看到阿聯酋有2030年的戰略,甚至有2071年(按:獨立百周年)的戰略——我們永遠超前多年來思考……以數字來舉例吧,20年前、實際上是10年前,我們的GDP仍有75%依賴石油,但目前我們的GDP已有75%依賴非石油(non-oil)業務,也就是石油佔比只剩25%。」他形容上述數字變化反映阿聯酋是如何重視執行多元化(diversification)規劃,例如阿聯酋雖然是石油生產國,但也巨額投資於再生能源。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