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長「雙11」收官 映照消費轉變

今年內地「雙11」購物節於昨日(14日)正式收官。這個起源於2009年「光棍節」的單日促銷活動,如今延展為持續近一個月的消費季,為史上最長。北京分析人士認為,周期的拉長不僅改變了商家營銷節奏,更折射內地消費行為從「衝動囤貨」向「消費分級」轉變。

分析指更重「有品質的低價」

與早年熬夜搶購、湊單打折不同,今年「雙11」的消費驅動力明顯轉向以產品品質、情緒價值、服務體驗為主導。其中旅遊產品、教育課程及健康服務等銷售增長顯著。北京分析人士指,消費者不再單純追求低價,而是更看重商品和服務的價值,體現出消費結構的內在升級。

這一趨勢與「十四五」期間內地居民消費結構的整體變化相呼應。時值「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中央財經大學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劉鋒指出,過去5年間,內地居民消費結構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傳統以「衣食住行」為代表的物質消費佔比逐步下降,服務性、體驗性、發展性消費快速增長。中金研報亦稱,當前,中國消費市場更多呈現「消費分級」的特徵,消費者更願為「有品質的低價」和「有理由的溢價」埋單。

消費市場呈現新趨勢的同時,「必須看到,近年來消費這個『主動力』出現了明顯波動,消費不振成為突出矛盾」,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尹艷林在中共官媒《求是》雜誌發文稱,內地要增強大力提振消費的緊迫感,加快補齊消費短板,彌補投資需求和出口需求缺口,以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

加速創新 變多元促銷節點

從今年「雙11」觀察,內地市場已在加緊創新實踐,包括新增即時零售、融合AI技術、拓展國際業務等。淘寶閃購等業務改變了傳統電商業態,在門店選擇商品後通過閃送配送到家,大幅提升消費便利度。AI萬能搜、AI清單、智能客服、數字人主播等技術,深入商家運營、消費者體驗、流量匹配等環節。淘寶、京東「雙11」在海外多國多地同步啟動。此外,「雙11」雖仍是內地折扣力度最大的消費時點,但已從單日爆點發展為多元促銷節點之一,與「618」年中大促、「雙12」、年貨節及女神節、家裝節、開學季等垂類促銷活動,共同構建出貫穿全年的消費網絡,持續釋放消費活力。

「不斷湧現的新產品、新業態和新模式能有效激發潛在消費需求,新供給與新需求的良性互動,有助於形成消費與投資之間的正向循環。」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經濟研究所副所長郭麗岩認為,這正是「十五五」規劃建議提出「以新供給創造新需求」的意涵。

值得注意的是,面對當前內地消費仍顯不足的挑戰,中長期制度性改革正穩步推進。例如,關於「十五五」規劃建議提出的「落實帶薪錯峰休假」,本周,成都、寧波、佛山等多地中小學試行秋假,含周末連休5天。北京環球影城、上海迪士尼等景區在非傳統假期迎來人流高峰,顯示文旅消費在時間分佈上更趨均衡。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