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清偉:澎湃吧新媒體生態

蔡清偉:澎湃吧新媒體生態 
 

        我們談談新媒體生態,關鍵詞是:「大咖時代」、「以人為本」、「行業三層架構」、「股權激勵機制」、「估值風險」等。報紙出版的篇幅有限,能寫多少就多少,寫不完的下期寫。

        執筆時,中國又一個報業大咖傳出即將出走轉而投身視頻行業。邱兵,出身重慶的上海媒體人,澎湃新聞CEO,曾任職《文匯報》、《東方早報》。2014年,邱兵領命創辦澎湃新聞,參照互聯網創業公司的管理模式,核心團隊集資持股。邱兵創作發刊詞《大河奔流我心澎湃如昨》,引起許多傳媒人的共鳴,「澎湃模式」曾被認為是傳統媒體轉型的成功模式。

        澎湃模式感嘆號

       邱兵出走反映什麼?某種程度而言,反映傳統媒體轉型而來的客戶端模式還未能完全適應新媒體生態。邱兵出走後,消息稱其將專注短視頻創作項目,項目已經獲得華人文化董事長黎瑞剛5億元人民幣的投資,其中華人文化佔股70%。除邱兵外,《外灘畫報》前總編輯徐滬生、《新週刊》前執行主編封新城、《三聯生活週刊》前副主編苗煒等中國媒體大佬,也都在過去兩年相繼離開傳統媒體,相約視頻江湖。

        好吧,筆者眼裏,新媒體生態分為三層架構,這裏說的三層架構並非我們做內地企業IPO時的VIE三層持股架構(VIEs,VariableInterestEntities;可變利益實體)。怎麼形容好?媒體與投行一樣從來是個「以人為本」的行業,一個高手撐得起一家企業,香港來說,《信報》一個林行止,一個曹仁超就能夠一紙風行40年。

        報業大咖主浮沉

        新媒體生態下,報業大咖的地位更加重要。在這個跨界的年代,我們用娛樂圈生態來幫助我們了解新傳媒生態吧:一個報業大咖就是一個明星,這個明星及其工作室的主要運營宗旨,就是想辦法讓明星越來越紅,同時把名氣變現為金錢;娛樂圈的第二層架構是經紀人公司,諸如香港英皇娛樂、內地華誼兄弟等;第三層架構是電視台、電台等平台,諸如香港無?電視(TVB)、內地湖南衛視等。

       對於傳統媒體而言,新媒體生態的三層架構代表三種運營模式:第一,在這個微信公眾號及Facebook等媒體工具被普遍應用的年代,大咖工作室很多,甚至每個人都有大咖屬性,傳統媒體要面對許多許多的輕量級的競爭對手;第二,如果傳統媒體要成為一家「經紀人公司」,捧幾個報業大咖出來,股權激勵機制的設計往往有缺陷,中國那麼多報業大咖先後出走就是例子,娛樂圈裏明星往往擁有更大的自主性與談判權;第三,傳統媒體可以做「平台」,諸如今日頭條、一條等,這是一條統合資源的路,前路崎嶇不好走。

        簡單總結,傳統媒體不能不適應新媒體生態,原因四個字:資金流向,資金願意流向新媒體企業,不再願意投給傳統媒體,TVB市值只有100多個億,樂視估值不止其10倍,估值水分何其多,但那是時代大方向。久而久之,人才正由傳統媒體流向新媒體,這是一個循環。當前,傳統媒體需要面臨新媒體生態三層架構的選擇題,在這個十字路口,有些人還沒睡醒,有些人還在猶豫,有些人一騎絕塵。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