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斷有人在憧憬在預測,隨著未來互聯網和VR技術的成熟,可能讓城市進入多中心、無中心的時代,再加上軌道交通、無人駕駛,等等,超級城市的周邊城市,會爆發出很大的發展潛力。
類似這種想法,不知會把多少人帶進環大都市遠郊圈層和更路遠迢迢的遠山遠水的投資大坑裏。
我希望今後的人們快一點不要再說什麼互聯網去中心化的傻話了!互聯網只會大幅度擴大人們的交往面,使以往在一個又一個無比封閉的小村莊裏被孤立的異端在遙遠的地方找到知音!只會使更多的人爆發見面的欲望,只會使交通和各項服務非常發達的地方、社會自由和寬容的地方,越來越成為人們集中交流和長期生活的核心地帶!虛擬現實和互聯網無法取代面對面的情感,美食,觀念直接碰撞等等需求!它只會使世界越來越中心化而不是相反!
北京時間2016年8月30日晚間消息,facebook CEO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日前表示,facebook並不會扼殺人與人之間的面對面交流。
有人問:你可曾想過,facebook有可能已經改變或者是破壞了人們面對面交流溝通的能力?不可否認,當前人們面對面的交流機會確實比以前少了。
扎克伯格說:「人們並不會用facebook替代面對面的交流。有了facebook,你可以與沒有機會聯繫的人進行交流。沒有什麼可以替代面對面的交流,雖然未來的虛擬現實技術可以幫助我們拉進身處異地人們之間的距離。相反,社交網絡能讓你與原本你沒有辦法聯繫的人保持聯繫。我相信facebook不會破壞任何事。」
事實上,這個問題早在上世紀90年代就已經被提出來。曾經我們認為,信息互聯網會使面對面的交流大大減少,從而節約我們的時間和空間。在1990年代末,當網絡熱達到頂峰的時候,許多技術愛好者預測城市很快就會成為過時的東西,因為我們不再需要共享人行道和咖啡店。便宜的三明治意味著昂貴的辦公室空間的結束。
但是,數據顯示正好相反:城市和面對面的交流已經變得更有價值!正如哈佛大學教授愛德華·格萊澤在《城市的勝利》一書中指出的那樣,自從電子郵件發明之後,商業旅行顯著增加。自從視頻會議發明之後,商務會議的參加人數猛增。
美國硅谷和印度班加羅爾的發展歷程也告訴我們,電子方式的交流並不會導致人們放棄面對面的接觸。硅谷和班加羅爾的IT企業本來是最有條件進行遠程辦公,但他們卻選擇了集中,並且購買了因集中導致昂貴的房地產,目的是要獲得面對面交流帶來的好處。
很多人有一個不假思索的想當然,認為大城市房價高昂,使得大城市尤其是大城市核心區只能成為世俗成功人士的天堂,而成為那些世俗意義上不成功人士的地獄。
事實上,越偏遠的小國寡民、熟人社會,往往才是世俗意義上不成功人士永世不得翻身的人間地獄!在那樣的熟人社會,接受新思想新觀念新事物新生活方式的能力差,一個世俗意義上不成功的人,一個特立獨行的人,在那樣的社會受到的排斥是全方位的,一旦主要世俗評價上的某項標準不成功,社會的,政治的,經濟的,文化的,情感的,愛情的,甚至連食色後面的性,各方面都會被排斥得一乾二淨,變得完全的一無所有。
互聯網可以讓近山遠水這類最偏僻、最孤立無援、最失敗的人,也能在遙遠的地方找到心靈的傾訴和共鳴。互聯網像一扇窗,打開了他們通往外部世界的視野。一有機會,他們就會到寬容、自由的城市集聚。越大的城市越寬容,越自由;越寬容越自由的城市,人口也越密集,三教九流,各色人等,不同的人都有自己安妥身體和靈魂的空間。這個空間,像無線電波一樣無形無色無味,但卻是客觀真實的「能量場」!這才是「城市的空氣使人自由」的真諦。
我相信,人類的思想與智慧碰撞和情感交流一樣微妙,一舉手一投足,都能迸發出巨大的靈感。離開了人與人之間的近距離交流,靈感的火花隨時都有可能飛出窗外無影無蹤。
我相信,僅僅從安全成本和降低行政成本角度,人類就傾向於越來越集中。2004年,一對台灣夫婦來租我的公寓樓,放棄自己在通州的別墅空置不住。理由就是別墅安全性和安全感都不夠。租了一年以後,他們覺得不錯,又在我所在的小區另購一房。
城市有利於大幅度降低行政成本,也是我多年來第一次談到。想到這個問題,緣於人文經濟學會2016年9月1日的一篇文章《一位浙江老板對比了中美製造業的真實成本,有點可怕!》。文章說:據波士頓咨詢公司2013年的研究報告,當時在美國製造商品的平均成本只比在中國高5%。2015年,在美國低成本地區生產已經變得和在中國生產一樣經濟劃算。更令人震驚的是,到2018年,美國製造的成本將比中國便宜2-3%。中國的製造業成本為何變得這麼高?一位熟悉中美製造業的浙江老板給出的成本對比分析是:土地成本中國是美國的9倍;物流成本中國是美國的2倍;銀行借款成本中國是美國的2.4倍;電力/天然氣成本中國是美國的2倍以上;蒸汽成本中國是美國的1.1倍;配件成本中國是美國的3.2倍;稅收成本,美國稅收優惠力度大;清關成本,美國無需支付進出口清關成本;人工成本,中國成本優勢趨弱;折舊成本,美國是中國的1.7倍;廠房建設成本美國是中國的4倍。
以上成本和價格對比,是絕對值的比較哦。如果按人均收入的相對值進行比較,更可怕!中國的土地成本是美國的9倍之多,緣於中國畸形的土地徵用制度:耕地補償制度,導致該高的大城市土地價格不高,該低的中小城市和農村土地價格不低。集中到大城市,事實上佔有的是被低估的土地溢價。人口集中,則更是對高物流成本的天然抵抗。至於稅收和各項攤派等「隱形稅收」方面,更是人口和企業越多越密,分攤的成本就越低。此不一一。大城市房屋建設成本高(主要是土地價格高),但是房屋可以分時段24小時使用。比如早餐是一個人租用,午晚餐又是一個人租用,夜宵又是一個人租用。以此類推。出租車更是早就兩班三班倒。
集中提高效率,集中降低成本。這個經濟學規律,無人能破。所以,越是苛捐雜稅多的國家和地區,集中的要求也越強烈。
童大煥 :網絡只會使人口越來越集中
(作者爲獨立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