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官媒:茅于轼决非榜样 而是教训

【熊猫时报讯】北京市网信办日前依法关闭了17家违法违规网站,其中最为引人关注的就是茅于轼创办的天则经济研究所所属两家网站,他的个人微博账号也似乎受到封闭。

1月24日,《环球时报》评论员单仁平撰文指出,中国的确离不开批评,党内党外都需要开展批评,但是坚持批评的建设性是推动民主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搞“对抗性批判”在中国决无前途。

文章称,在茅于轼获得的支持中,自由派的支持和西方的支持最为抢眼。他似乎对得到他们的支持也很看重。久而久之,茅于轼成为了一个政治符号,无论他个人怎么想,舆论场都给了他那样的定位。

文章指出,中国需要批评,但同时也需要社会的团结和凝聚力。不能不说,茅于轼扮演的角色逐渐蜕变成与凝聚力相反的负面力量。

文章说,他像是被自己的支持者绑架了,也被自己的反对者不断向极端推,他的言论变得越来越偏激,他的批评全盘否定的色彩越来越重,他慢慢被那些抵制中国政治体制的力量当成“舆论喉舌”来用了。

文章还表示,自由派人士一定要汲取教训:公开做“舆论反对派”,或者“否定派”,在中国行不通。因为这与中国宪法的基本精神和国家政治的现实机制背道而驰。

随着80年代邓小平的经济改革,茅于轼开始研究中国经济。他经常在博客上发表见解,内容涉及方方面面,从国企改革到住房市场的规范化。

去年文革50周年纪念期间,茅于轼称其长期生活在恐惧之中,他的妻子更是怕听到自家的门铃响。

此次行动,外界怀疑这与其参与联署要求最高法院院长周强辞职有关。

有评论认为,日前中共在意识形态领域“向左转”的情况愈发突出,中共在意识形态的战场上究竟打算最终如何“亮剑”,值得观察。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