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猫时报讯】北京清华大学近日颁布《2017清华大学国际学生(本科)招生简章》,所有符合申请资格的国际学生都可向该校递交入学申请,毋须通过笔试。新规一出引起本土学生不满,更有人讥讽「十年寒窗不如一纸国籍」。有学者认为,清华大学做出这种决定,可能是想让学校更加国际化,但认为降低入学门槛优待外国学生的做法不可取。
据了解,以往所有申请清华大学本科的国际学生都须先参加四至五个科目的笔试,然后要再复试,或者面试过关才予以取录。而现在国际学生报读清华,只需要达到HSK汉语水平测试五级,即掌握约1800个汉字。
另一个惹起本土学生不满的是,本土学生所申请的奖学金分两种,一等奖学金是高考状元或者高中阶段获得国际奥赛金银牌的学生;二等奖学金则是高考成绩居全省(市)同类科目二至十名,或高中阶段获奥赛一等奖的学生。
北京理工大学教授胡星斗认为,清华大学今次的新规可能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因为有人真的有崇洋媚外的思想,把本国人不当人看,而对外国人特别优待。在美国和欧洲国家的名牌大学,对本国人的入学要求和外国学生相比,要更加宽鬆一些,这显示了他们的自信,中国却刚好相反。」另一个是希望让学校国际化,但胡星斗认为,要吸引一流的外国学生,必须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把学校办成国际一流的大学,而非降低入学门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