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自画宪政红线 成了起诉证据

  前總統馬英九(中)昨天遭台北地檢以涉嫌洩密將他提起公訴,馬英九對自己的清白有信心,一定會到法庭為公理奮鬥到底。 聯合報資料照片 記者黃義書/攝影

    【熊猫时报讯】据台媒报道,“前总统”马英九被控教唆洩密案起诉,台北地检署拿出马担任法务部长时亲笔签名、极力防止外力干预检察独力办案的文件,以大法官解释为检察官独立办案、防止其他权力不当干预画下宪政红线。马在廿二年前亲签的公文,意外成为他被起诉的证据之一。

  宪法机关也要严守分际

  起诉书还引用马英九竞选“总统”的政见及多次发言,指他曾宣扬严禁非法监听决心,应知道通保法规定,竟将监察通讯秘密外流。检方特别指出,“总统”和五院都是宪法机关,就算各机关能依权能行使资讯权也要严守宪政分际,“总统”并无例外。

  大法官释字第七二九号

  大法官释字第七二九号被检方视为宪政机关的资讯取得权画下界线,解释中说明检察机关代表“国家”进行犯罪侦查与追诉,基于权力分立与制衡原则,检方结案前,立法院不得向检察机关调阅相关卷证,就算是要调阅已侦结而不起诉或未经起诉而签结卷证,须基于目的和范围明确的特别议案。

  结案前禁调阅司法卷证

  该解释也说,若调阅有妨害另案侦查之虞,检察机关得延至另案侦结后再提供;简单说就是「结案前绝对不可以调阅司法卷证」,结案后也须符合规定才能调。

  前大法官苏永钦的协同意见书更阐明「侦查」为检察权核心,为防止其他权力不当干预,应对其他机关行使资讯权予以限制,若不这样做,难期待侦审独立。北检以相关论述认定作为宪法机关的“总统”没有特权。

  知悉办案内容应要保密

  起诉书中更引最高法院的判决见解定出「国防以外之秘密」的范围,认定马英九在“总统”任内因职务知悉特侦组侦办案件中的内容,应该要保密,否则连「无罪推定原则」都守不住。

  起诉书指出,我国的刑法关于洩密罪是参考德国等刑法,德国实务与通说都认为行为人从公务员或其他私人、合法或非法获悉秘密,都有守密义务。黄世铭二○一三年八月卅一日向马英九洩密,并不是基于私交,而是基于「他是总统」,若马不是“总统”,黄根本没必要去中兴寓所,「洩漏国防以外秘密」源德国见解,马因“总统”职务而获悉侦查秘密,就应保密。

  马在黄文件画红线注记

  起诉书还指出,马英九二○一三年八月卅一日经黄世铭告知王金平关说案时,已掌握九月二日特侦组可能传唤王金平、柯建铭、曾勇夫等人,甚至知悉九月六日有侦结计画,并于黄交付的文件上画红线注记,显见马当时就知道案件尚在侦查中,所谓全案属于行政不法,不可採信。

  检方找出马英九一九九五年担任法务部长时主持「法务部革新小组第五次会议」会议记录,内容显示「检察一体是保护检察官免受外力干扰之防护罩,而非使检察首长成为政治势力入侵检察体系之桥梁,及检察体系援用司法独立概念,而有整体独立之要求,以摆脱行政势力及压力团体之干预有所了解。」

  黄并无正当理由报告江

  检方指出,此会议纪录证明马英九对检察一体适用对象知之甚详,行政院长在组织法上虽为检察总长长官,但并无犯罪侦查指挥权,也非检察一体适用范畴,“总统”更非检察一体系统所及,黄世铭向江宜桦报告侦查案情,并无正当理由。

(联合报)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