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选期间印度增派两万名军警维持治安
【熊猫时报讯】青翠的喜马拉雅河谷中,克什米尔一直拥有"东方瑞士"的美誉。但是,这里长期被暴力冲突的阴影笼罩。最近,事态又有所升温……
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周末,在一场很有争议的地方官员补选投票期间(军警和示威者发生暴力冲突),8人丧生,100多人受伤。分离派领袖号召选民抵制选举,示威者攻击150处投票站。
周四,印度当局组织重新投票,增派大批军警加强安全保卫。结果怎样呢?
没有人来投票的选举真是非常悲哀。
投票开始5小时之后,我来到一家票站。到这里来的选民人数还是……零!
7名选举官百无聊赖地坐着,看到我进来,抬起头、眼睛里充满期待。场面很凄惨。窗户被砸烂了,地上一摊碎玻璃,无人打扫。

星期日,示威者冲进来、投掷石块,投票站被迫关闭。所以周四才重新投票。自我介绍了一下以后,我问选举官,进展如何?
其中一位名叫穆哈迈德的男子回答说,"我们在这儿孵小鸡呢。"意思是坐着没事儿干。
我问他为什么这么安静?他承认,印度当局为确保这次投票不受骚扰投入的努力或许正是选民不愿意来的原因。
克什米尔是全世界军事化最高的地区,人均军警数超过伊拉克和叙利亚。我们开车来时,看到许多街道两旁都站着全副武装的军人—平均每三名有投票资格的人就能摊上一名军警。
负责安保事务的警官将此战略称为"区域主宰",他好像没有意识到,许多人预测,克什米尔的分离起义随时可能发生。在这样一个地方,他用的这个字眼听起来有多凶险。
但是,在投票站,穆哈迈德还说,他并不认为印度展示军事肌肉是选民对投票不感兴趣的唯一原因。

我问他,会好转吗?他摇摇头,微微一笑告诉我说,"选民要来,我们准备好了,但是我们这里?今天肯定会很清静了。"
说完,他眉头紧皱,显然对克什米尔乡亲们懒得参与有点不满。穆哈迈德的职业是教师。他停顿了一下,接着说,"投票相当重要,它能给我们决定自己未来命运的权力。"
周日那一次,只有7%的选民参加了投票,穆哈迈德的一番话,凸显出人们对克什米尔主流政党的强烈不满。
确实,分离派呼吁人们抵制;确实,有人在有些投票站投掷石块,但是,如果政客能够说服选民、让他们相信未来更加光明,肯定会有更多的人情愿多费点劲也会来投票吧。
在另外一个曾经受攻击的投票点外面,我和一群小伙子聊了起来,他们也同意这种观点。
我问他们,你们当中多少人参与扔石块了?他们局促不安地推搡了一阵,然后,大约有13、14、也许15人举起了手,占一半。

他们的道理是老生常谈—要自由。
喜马拉雅青翠的山谷中,克什米尔一直梦想着成为独立的国家。这样的梦,印度根本无意允许他们做。
在1980和1990年代,大约几千人拿起武器、成为争取独立的前锋。现在少多了,也许只剩下250人左右。但是,反对印度统治的群众基础好像越来越大、情绪更加高涨。
这也是试图干扰投票的年轻人给出的原因。其中一人问,"所有的政客都一样,没有谁会带来自由。为什么还要去投票呢?"
但是,还有别的出路吗?
这些年轻人的回答对克什米尔和印度都不是什么好兆头。他们说,要斗争。阿明说,"受过的暴行多了,你就会失去任何恐惧。我们现在什么都不怕。"

他说他从来没有参加过暴力,但是,他用了一句充满不祥之兆的乌尔都俗话,直译就是,"我们头上有裹尸布。"意思是,他们会用一切手段得到自己希望得到的,暗指要斗争到死。
下午,我来到选区中暴力冲突最严重的一个村子。那里也一样,投票总数还是零。场面很熟悉:数百名年轻人出来向军警投掷石块。
这样的冲突仿佛成了惯例,在克什米尔几乎每星期都能看到。
下去4点,投票站关门,一切突然结束。最后一批执勤的军警朝人群开了一发霰弹枪,跳上装甲车,狠踩一脚油门,迅速离开。
两小时后,克什米尔选举委员会公开当日投票结果。
总计有709人参与,投票率为2%。
关于克什米尔需要知道的五件事:
1947年印度和巴基斯坦独立以来,双方一直在争夺对克什米尔的控制权
印度和巴基斯坦都宣称对整个克什米尔拥有主权
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的三起战争中两次以克什米尔为中心
1989年以来,在穆斯林人占多数的地区,武装力量开始与印度政府军交战
高失业率、军警被控对示威者、武装团伙出手太重导致问题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