镐京考古队2016年对西周都城—镐京遗址进行系列考古调查与发掘,首次出土了距今约2700多年的鳄鱼骨板和保存较好的碳化小麦颗粒。(取材自新文化报)
【熊猫时报讯】镐京遗址位于西安长安区斗门街道办,是西周都城所在地。2016年,陕西考古研究院对镐京遗址持续进行考古发掘,在一个西周中期用于填埋垃圾的灰坑裡,考古人员发现了一批碳化的小麦颗粒,虽然距今有2800多年,但小麦颗粒形状依旧保存完好。
新文化报报导,陕西考古人员近日对西安西周镐京遗址进行了发掘,在一个灰坑中出土了大量的小麦碳化颗粒,这是继陕西宝鸡原先周遗址发现小麦以来,考古人员又一次在周人聚居区发现了小麦颗粒。
据报导,小麦原产于西亚或阿富汗,以前在新疆和甘肃等地的史前遗址中曾经发现过少量碳化遗迹,但在沣镐遗址中发现大量颗粒状小麦还是第一次,说明至少在西周中期,小麦已经在国都镐京周围开始规模化种植。这个发现对历史课本中「北方小麦开始广泛种植是在汉代」的传统观点提出挑战。
另据央视报导,陕西考古研究院研究员岳连建说,这次发掘的灰坑中还出土了12块鳄鱼骨板,并发现数量较多、保存较好的碳化小麦颗粒,这在西周都城遗址中都属于首次发现,对研究西周时期的小麦品种、动物考古及城市布局和未来保护等,均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
镐京考古队2016年对西周都城—镐京遗址进行系列考古调查与发掘,首次出土了距今约2700多年的鳄鱼骨板和保存较好的碳化小麦颗粒。(取材自新文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