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小说《软埋》为图中跪下的反动派翻案
评论员 蓝雨
近年文学界远离社会,远离草根,几乎被各种新式文艺边缘化,靠部《三体》超现实小说喘气。不料去年一部《软埋》炮制出台,大刷存在感,令人关注起中国这个文学圈。不过,这个文学圈竟然窝藏了一堆文化“白蚁”,成为共和国死角。文化“白蚁“的代表作,就是这部《软埋》,刚一出世即引起哗然。据一次饭局的聊天记录,原来背后是有一个团队在操控。团队估计已经深耕多年,在舆论媒体圈,文学圈人脉广泛,盘根交错,早前所谓的路遥奖评选,其实只是该团队操控的一环而已。笔者奇怪的是,这部明显违反毛泽东1942年,习近平2014年文艺讲话精神的“文伪之作”为何能逆民间质疑之声一步步迈向文艺“巅峰”?
文学是谁的文学?毛主席曾说过,是人民的文学,文学要为人民服务。而今,中国的文学界,完全与人民脱节,好听是不沾地气,不好听就是另搞一套,实行文化颠覆。王小石指“以地主控诉史替代人民革命史,以精英史观替代平民史观,这是《软埋》真实用意”。
那么对于《软埋》,人民的声音在哪里呢?笔者不妨挑几个列举:
《软埋》获路遥奖之前:
3月18日昆仑策研究院发表:春林:《软埋》是一部彻头彻尾的反党小说
3月22日笔者撰文:致命饭局扯出“反共救国军文艺”背后的。。。
4月19日郭松民(老田):正厅级干部方方主席的后台出动开展了“反批评”
。。。
而在获路遥奖之后:
4月30日平民王小石:由新华网力捧方方《软埋》看历史虚无主义之害
4月30日,民间草根“落魄书生”撰文《湖北省作协主席方方作品价值观亲美反华遭网友围观》
5月1日,汉君智库民间大讲坛发讨论《为何‘软埋’在人民一片反对声中还能获奖?》
。。。
这些来自民众的声音,为何文学界的“达官贵人”充耳不闻?中国当今的文学是谁的文学?还是不是人民文学?一部如此具争议的小说能“获奖”,获奖背后的动机恐怕远比小说本身的内容更令人质疑。难道正如笔者早前的《致命》文中提及的状况?:
“别看《软埋》有人批评,那都是体制外的草野,在体制内算不了数的。方方这部小说,是2016年湖北省委宣传部重点扶持的三部大书之一,算数的要看这个。《软埋》出版之后,《人民文学》特事特办,先以期刊发布,再出单行本,专业评论界都跟上,各种文学奖都给她,这才是算数的地方。几个草民瞎嚷嚷,就让他们嚷去,过几天就消停了。”—某老总在饭局上语。
但这事恐怕没那么容易消停吧。
值得指出的是,《软埋》得到了海外反华媒体的一致吹捧(如阿XX新闻网2017年1月23日发文“家乡回不去历史已软埋”;禁X网转发该文等),那些内地所谓的主流媒体不觉得讽刺吗?连敌对势力都点赞的小说,是他们有问题,还是这些媒体的导向有问题?我们不妨回顾一下二代领导人关于文艺创作的讲话:
1942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要求广大文艺工作者首先要解决立场问题,即”站在无产阶级的和人民大众的立场。对于共产党员来说,也就是要站在党的立场,站在党性和党的政策的立场”。文艺要为人民大众服务,使文艺成为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有力武器。
2014年10月,习近平同志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提到: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衡量一个时代的文艺成就最终要看作品。推动文艺繁荣发展,最根本的是要创作生产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没有优秀作品,其他事情搞得再热闹、再花哨,那也只是表面文章,是不能真正深入人民精神世界的,是不能触及人的灵魂、引起人民思想共鸣的。文艺工作者应该牢记,创作是自己的中心任务,作品是自己的立身之本,要静下心来、精益求精搞创作,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
对此,《软埋》不觉得有问题吗?一部没有引起人民思想共鸣,还有巨大争议的作品,为何得到文学界大力推荐,还颁奖,完全把习主席的话当耳边风。笔者看,中国另一个腐败之地,就在文学圈。官商勾结是政治腐败,经济腐败,文学界则是文化腐败,思想腐败,比金钱腐败的破坏力更大,因为,这是一场文化战,一场攻心战。
习主席的讲话里还提到:在有些作品中,有的调侃崇高、扭曲经典、颠覆历史,丑化人民群众和英雄人物;有的是非不分、善恶不辨、以丑为美,过度渲染社会阴暗面;有的搜奇猎艳、一味媚俗、低级趣味,把作品当作追逐利益的“摇钱树”,当作感官刺激的“摇头丸”;有的胡编乱写、粗制滥造、牵强附会,制造了一些文化“垃圾”;有的追求奢华、过度包装、炫富摆阔,形式大于内容;还有的热衷于所谓“为艺术而艺术”,只写一己悲欢、杯水风波,脱离大众、脱离现实。凡此种种都警示我们,文艺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不能在为什么人的问题上发生偏差,否则文艺就没有生命力。
这些话,不是针对《软埋》之流的作品而言吗?习近平同志批的8种文艺怪象,《软埋》之流就融合了几种于一身,堪称“大作”,确实该“颁奖”,但不是颁路遥奖,而是颁“顶风之作”奖。中国文学界逆流而动,到底想干什么?!曾有人赠了二个字给文艺界:浮躁。但事情仅仅是“浮躁“那么简单吗?恐怕还没触及问题实质所在吧。
当前,软埋背后的势力,开始策动反批评舆论,为软埋保驾护航,如:
翻出2016年12月30日当时为《软埋》造势的文章:‘三味荐书’:方方:《软埋》
2017年4月27日,一个名为“阿达”的人发文:你们为何对方方,对《软埋》,恨成这样?
。。。
正如笔者所言,这种争论的背后,已经成为手握权力的小圈子势力与民间自干五力量的一种较量。例如《曹征路:从《秧歌》到《软埋》,将历史虚无主义进行到底》一文遭微信删除处理;笔者的《致命饭局》一文也令小兵观察网链接遭被禁入处理;
虽然传统文学已经式微,这样的影响力,本是小圈子自我欣赏与陶醉罢了,但因其团队抱着别有用心的目的炒作,“反攻倒算”只是其一,乱我民族三观其负面效应及破坏力不容大家忽视。
笔者在前文中提到国家白蚁一说,有网友评论软埋背后的势力是“文化白蚁”,笔者认为相当贴切。这些逆流,注定没有市场,注定受到人民的唾弃,对于历史僵尸爬生出来的变种,从泥土里冒一个,就应见一个打一个。
习近平同志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中国文学界听得进去吗?我看未必会听,因为有股暗流操控。装聋却不扮哑是当前的写照。习近平同志还提出要大家讲政治,《软埋》背后操控的势力也摆明称该小说是“政治小说”,更声称“反攻倒算大时代”已经来临,十分嚣张,他们讲的是哪门子的“政治”?一些反二代,反三代会讲哪门子的“政治”?众多主流媒体的一些媒体人,估计去饭局去多了,吃人嘴软,甚至有发稿红包,打人手短。近日中纪委揪下一位副省长,指其三观不正,笔者看这种不是个别现象。
《软埋》在人民一片反对声中上了路遥奖,只怕是钉上了历史耻辱架,其背后势力始终不明白一个真理,就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人民的力量将对此做出历史审判,没有了人民的支持,冷眼看这群蚂蚱如何在草尖上蹦跶,我们走着瞧!
(2017.5.3猫眼社评 逢周一,周三,周五在《熊猫时报》见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