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3月22日,美国总统布殊(右)在白宫会见钱其琛(左)。(中新社图片)
【熊猫时报讯】钱其琛是中共第三代集体领导中党龄最长、资历最深的领导人之一,以其明智、务实、灵活的外交手段活跃在外交舞台;特别是在六四天安门事件后,努力使得中国能够快速走出国际困境,不断开拓外交领域和提升国际地位,最终打破西方制裁,连邓小平都因此向其脱帽致敬,奠定了其中共外交「教父」地位。
钱其琛出身名门世家,14岁在上海参加中共革命,是中共第三代领导「核心」江泽民的学运前辈和领导,也是中共第三代集体领导中党龄最长、资历最深的领导人。中共建政时期,钱其琛作为党内菁英,被保送留苏学习,成为毛泽东、周恩来组建「第一代中共外交官」。
钱其琛通晓俄语、英语,略通法语,在担任10年外交部部长期间,曾先后访问了100多个国家;1982年至1987年间,钱其琛作为中国政府特使进行了11轮中苏副外长级磋商,讨论两国关系正常化问题。此后,他完成了同俄罗斯的边界谈判,赢得了化剑为犁的重大成果。
六四事件后,北京陷入空前孤立,前有西方世界的联合制裁,后有前苏联解体东欧诸国政权崩溃「苏东波」衝击,钱其琛率外交部门南征北战抚俄和日,下欧洲、穿梭中东,先后与俄、美、欧、日建立各种伙伴关系,最终西方各国陆续解除对中国的经济制裁,而他也因此赢得邓小平的尊重,甚至在一会议场合见到钱其琛时,向其脱帽致敬。
在上世纪90年代,钱其琛曾多次与美国国务卿会晤,就中美关系及重大国际问题进行会谈。1991年,在出访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时,提出「三超越」原则,即超越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的差异,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互不干涉内政等原则基础上发展正常的国家关系。
此外,钱其琛曾代表中国政府完成与印尼的复交,同沙特阿拉伯、新加坡、汶莱、以色列、南韩和南非等国建交,以及与挪威相互设立总领馆协定,并签订柬埔寨和平协定,联合国关于禁止化学武器公约等。
钱其琛回忆录成畅销书 大谈与英美外交角力
钱其琛于2003年退休后写了一本名为《外交十记》的回忆录,书中披露许多鲜爲人知的内幕,一度成为畅销书。其中一章敍述了香港回归时中英谈判细节,指英方曾经趁六四事件中国被国际孤立,反悔《中英联合声明》,遭其拒绝。
钱其琛在书中提到,参与了港澳两地回归谈判,主持两地成立特别行政区筹备工作,是其担任外交部部长生涯一段十分难得又独特的经历,1989年北京发生春夏之交的政治风波后,英国对1984年签订的《中英联合声明》似有反悔,时任外交大臣贺维来信提出早已写入声明的中国是否有必要在香港驻军,以及政制等问题,并指香港信心受挫,他于是回信批驳,指英方单方面改变才会打击港人信心,予以拒绝。
书中又披露,英国首相马卓安1990年上台后,曾试图影响基本法起草工作,亦提出修改驻军条款,也遭到钱其琛严词拒绝,最终1991年英方派密使带前任首相戴卓尔夫人的信函访华,中英才重回正常协商轨道。
书中还透露,1989年6月21日,六四事件仅仅两个多星期,美国总统老布殊便秘密致函邓小平,要求派特使密访中国,进行坦率的谈话。7月1日,老布殊的国家安全顾问斯考克罗夫特与副国务卿伊格尔伯格秘密访华,向中方解释布殊总统所面临的困境和他努力维护、恢复和加强中美关系的立场。
为了瞒过美国媒体以及美国政府其他部门的注意,斯考克罗夫特一行所乘坐的C141型美军运输机做了外部伪装,涂掉了标记。他们自带两名报务人员,以避免使用美国驻华大使馆的通讯设备,他们在中国的活动也没有通知美国使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