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何重启尘封千年一带一路?

  

       【熊猫时报讯】关于“一带一路”,大家知道前身其实就是丝绸之路(包括陆上,海上),或许,大家不知道的是,丝绸之路历史可追溯至上古时期。其后的发展历程更是跌宕起伏。

  早在远古时期,古埃及,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和黄河流域之北的草原上,有一条不连贯小规模贸易路线被认为是丝绸之路雏形。

  公元前15世纪左右,中国商人出现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最早交易物资也并非丝绸,而是一些宝石,海贝,马匹。

  随后经过中国商代。

  在中国战国时期,已经存在相当规模对外经济交流。

  公元前5世纪左右,河西走廊开辟诸如鄯善,龟兹,楼兰,疏勒等国家纷纷出现,带动中国对西方的商贸交流。

  但随着亚欧大陆不断出现战争,匈奴人称霸中国边境,公元前1世纪繁荣的丝绸之路被阻断。

  直到前2世纪,中国西汉王朝皇帝刘彻为打击匈奴,派遣张骞西行。

  这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派往西域的第一个使团。

  之后,汉朝皇帝击败匈奴人,控制河西走廊,并击败西域国家大宛(今费尔干纳盆地地区),印欧人国家纷纷改投门庭接受汉朝廷管辖。

  与此同时,罗马人在公元前63年,征服叙利亚的塞琉古帝国和埃及的托勒密王朝后,很快加入到这条商道中,丝绸成为罗马人狂热追求的对象。也成为埃及,波斯湾地区稀有物品,丝绸之路也首次迎来繁荣时期。

  此后,中国地区经历东汉,魏晋时期,隋王朝时期,丝绸之路因战乱受阻。

  直到唐朝建立,丝绸之路交往迎来最繁荣鼎盛时期。

  960年,中国宋元时期,丝绸之路开始出现变化,由于宋王朝版图大幅缩减。政府未能控制河西走廊,更无法涉足西北地区,丝绸之路衰落日益明显,但海上丝绸之路开始崛起。

  1271年,随着蒙古人统治中国,发动三次西征及南征,丝绸之路再度兴盛起来。

  但此时交往目的发生明显变化,大多是以宗教,文化交流为使命,而不再是以商人为主导。

  中国明清时期采取闭关锁国政策,海上交通代之而起,陆上丝绸之路贸易全面走向衰落。

  丝绸之路从最初单纯的货物贸易,变成国家实力的象征,其自身被赋予了不同时代的印记。

  千年后的今日,首次一带一路峰会举行,中国将会打上何种烙印,值得关注和期待。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