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流量已不平等,Netflix与全美国最大网络服务供应商Comcast商讨付费,以换取较快的频宽。(彭博资料图片)
【熊猫时报讯】简单来说,「网络中立性」(net
neutrality)的原则在于互联网服务供应商应该对互联网上所有数据一视同仁,不会因用户、内容、网站、平台、应用程式、装置种类或通讯模式,而作出差别待遇或收取不同费用。
关于网络中立性的辩论广泛,从监管问题到言论自由等,对经济、金融和科技等方面都有值得深思的启示,而支持和反对网络中立性的论据亦未必是骤眼看般简单。目前,这场角力的一端是争取成为互联网把关者并从中收费的电讯营运商;另一端的人士则倡导互联网是自由开放、人人平等的地方。后者缔造了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让价值数以十亿美元计的科网公司与学术机构,或地方社区组织的小型网站得以享有相同的权利。
大网站佔大部分流量
理论上,网络中立性原则看似言之成理;实际上,现时少数互联网服务商佔据了大多数网上流量,亦推动传输这些流量所需的投资和成本。根据网络监察公司Sandvine估计,2016年Netflix佔北美洲高峰时段下载流量的35%,Google旗下的YouTube佔18%,其他视像串流服务商Amazon
Video和Hulu合共佔7%【图1】;这些平台总计佔北美高峰时段流量约60%。然而,这些流量的传输成本却由整个行业承担,难怪电讯商希望解决这个不平衡的局面。
利益攸关的另一个影响因素是,过去5年,电讯商与Netflix、Google等「over-the-top」(OTT)服务供应商应佔的价值出现一定差距。投资者明显看好这类网上专营业务,Facebook、Google和Netflix的市值合计接近1万亿美元,几乎是AT&T市值的4倍。当然,公司规模只是企业成就的其中一个比较指标而已;如果从盈利数据来看,情况便有所不同【图2】。2015年,Netflix的除税后利润只有3.6亿美元,Facebook的表现较佳,赚取120亿美元,而Google的240亿美元是最突出的成绩;相比之下,AT&T和Verizon分别录得140亿美元和170亿美元的溢利。
如果换个角度来看,对方的论据其实亦相当有说服力。消费者追求更快的电讯速度,背后有赖Netflix和YouTube这些互联网服务商的吸引力,而网速较高、收费较贵的服务组合(不论是固网还是流动宽频)录得增长,对电讯行业的收入和盈利能力都大有脾益。说到这里,有一点值得我们更深入研究,那就是一些市场和社会热切期待的创新意念,一般来说是牴触了网络中立性的原则,远程医学(Telemedicine)便是这样的例子。远程医学可以令遥距诊断、治疗,甚至是机械人手术成真,届时顶尖医疗服务将不再局限于最优秀的传统医疗机构。试想,我们真的希望这个范畴的网络流量与Facebook浏览,或Netflix串流流量被同等看待吗?
让频宽用得其所
另一个例子是联网汽车。未来愿景之一是实现无人驾驶或半自动驾驶,汽车之间能互相提醒危险情况,或即时向紧急救援部门报告意外事故。如果这些数据流量需要与网上游戏争逐频宽,又是否合理呢?
事实上,数据流量已不平等。现时已有个别内容供应商付费以换取较快的频宽,其中一个有趣的发展是,Netflix与全美数一数二最大网络服务供应商Comcast之间的交易;双方协议的技术细节十分複杂,内容并未全面公开,但最重要是Netflix开始向Comcast支付费用,以换取其订阅观众收看视像内容时能获得较快网速。撇除错综複杂的法律和技术细节不论,网络服务供应商向视像内容公司收费,让其流量传输达到可接受的速度和质素,网络中立性已不复再。现实世界本身并非黑白分明,而是存在不同层次的灰色地带。互联网生态体系的複杂性与日俱增,其副作用是网络变得複杂,亦促成近乎无止境的网络容量需求;同时,推动半导体和网络设备行业的创新。一如以往,变革是机遇的泉源,随着网络中立性的辩论不断转变,对互联网、媒体和电讯行业生态体系的影响料将继续启发选股者,孕育出具吸引力的投资概念。
(信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