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人社会对亚裔已经形成固定形象
【熊猫时报讯】日籍赛车手佐藤琢磨参加Indy500大赛,写下百年来首位亚洲人冠军的历史新页;然而,这项一直都由「白人」所保持的纪录,却因一位白人体育记者佛瑞笔下的「不舒服」,再度掀开美国社会对于「族群平等」一向口惠而实不致的虚伪面纱。
佛瑞的评论既是直觉衝动的,也是刻板的,但却又那麽真实;它赤裸反映了白人在美国这个社会,面对少数族裔时根深柢固的偏执底蕴,无论是外显或隐含。所幸它的「真实」,还能靠「族群平等」这类刻意做出来的社会规范所「制约」。
此外,拜社群媒体之赐,佛瑞的「不舒服」,很快就被社会规范认定「违规」。接著又上演同一套「道歉─寻藉口─找下台阶」的危机处理模式。只是佛瑞拿日本人和二次世界大战的关系,牵扯父亲当年开战斗机飞过日本才「有感而发」,摆明了这个道歉就是不甘不愿且不得不为。连佛瑞这种受过高等教育且很多机会接触多元种族的媒体工作者,对少数族裔的态度都如此,遑论一般美国民众。
默默努力与忍气吞声的亚裔,虽然靠著自己的努力,已经从百年前的奴工,逐渐提升了在美国的社经地位;然而平均收入高出其他非裔、西语裔的亚裔,其实并没有在美国工作岗位上,获得与所受教育、薪资一样的平等待遇。由顾问公司Ascend曾经做过的调查显示,美国大型科技公司担的基层员工中,亚裔几乎占了三成,但真正可以突破「天花板」,升任高阶职位者,只有14%左右。
「亚裔不会开车」、「亚裔都是书呆子」、「亚裔欠缺幽默感」等,是美国人长久以来,对亚裔存在的刻板印象。在声讨这些并不公平的标籤时,亚裔也应反躬自省,自己是否同样存在肤色的偏执?
对于这次日本车手夺冠却让白人「不舒服」的事件,或许其他亚裔认为「那是日本人的事,与我无关」;但担任过亚裔律师协会会长,近年积极投入争取亚裔权益的华裔律师萧爱萍则主张,「我们少数族裔一定要彼此相爱」,不要以为只要来自的母国或肤色不同,在一些族裔问题上,就画清界线事不关己。
她说,要打破刻板印象,需要很长时间的努力,所有少数族裔在过程中,必须团结,更不应沉默,「颜色只是一种肤浅的表徵,心灵的相通才是最重要的关键。」想让下一代亚裔,在美国拥有更广阔的发展天空,每一个亚裔都得从自身「勇敢发声,接受肤色」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