琥珀「雪藏」9900万年前雏鸟

  

  图1之1 – 一隻约9900万年前的雏鸟被包里在9厘米长的琥珀中(上图), . . . . . . (新华社)

  【熊猫时报讯】】中国、加拿大和美国的古生物学联合研究团队,近日在一枚9厘米长的琥珀中,发现一隻约9900万年前被完整「雪藏」的反鸟类雏鸟,这是学界首次在琥珀中发现雏鸟化石。该标本24日将在上海自然博物馆展出,专家指,琥珀完整保留古鸟幼鸟的羽毛和皮肤,其2厘米长的黄金色鸟足清晰可见,其他部位透过电脑扫描(CT)亦可完整呈现。

  该团队去年曾在琥珀中发现完整保存的约9900万年前的有羽毛恐龙尾巴。《新民晚报》报道,团队成员、中国地质大学副教授邢立达称,该标本来自著名的琥珀产区缅甸北部克钦邦胡康河谷,距今约9900万年,属于白垩纪中期的诺曼森阶,小鸟只有几周大,从吻部到尾巴末端长约6厘米。标本拥有方、云南腾冲市虎魄阁博物馆馆长陈光说,当地人最初以为琥珀中「藏」有蜥蜴爪,但他意识到更似鸟足,于是联络邢立达进行研究。陈光妻子以缅甸一种琥珀色小云雀的当地读音,为标本命名为「比龙」。

  头骨有齿 与恐龙一同绝种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美籍研究员邹晶梅(Jingmai
O’Connor)表示,「比龙」头骨有明显的牙齿,加上椎体等其他骨骼形态,属于典型的反鸟类。反鸟类是白垩纪出现的一类相对原始的鸟类,因其肩带骨骼的关节组合与现生鸟类的相反而得名,在晚白垩世末期与恐龙一道完全绝灭。

  中科院动物所副研究员白明和高能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黎刚指,团队最初只注意到一对非常精美的鸟足,之后採用显微CT等无损设备成像及分析标本之后,才发现琥珀内还隐藏着头骨、脊椎等重要信息,透过对CT数据的重建、分割和融合,最终无损得到所有骨骼的高清3D形态。

(明报)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