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不透的“毒舌”之死 中国言论天花板在哪

  【熊猫时报讯】虽然过去几天了,大陆坊间仍困惑一些微信(WeChat)公众号被中国官方机构以“封禁全网自媒体八卦账号”为由,处理了一批中国互联网上较有影响力的自媒体账号,其中包括一个叫做“毒舌电影”的公众号。

  北京时间6月8日晚间19时左右,借助大陆微信进行传播的公众号毒舌电影、关爱八卦成长协会、南都娱乐周刊、芭莎娱乐等25个微信自媒体公众号被封号。此前一天,一大批微博八卦大号被封,微博运营方公布被封账号共19个。而微博在中国大陆被认为是Facebook、Twitter的替代品。

  除了微博关闭一批账号外,据北京当地的政府管理机构“网信北京”称,服务器在北京的大批网站也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网站内容管理规定及用户协议关闭了一批违规账号。  

       在这批被封的账号中,关爱八卦成长协会微博粉丝已达329万,微信公众号订阅量200万,视频播放量近4亿。

  而毒舌电影公众帐号所属公司已经完成A轮融资,由贝塔斯曼亚洲投资基金(豆瓣投资方)领投,官方称此轮融资完成后估值3亿元(1元人民币约合0.146美元)。

  中国大陆民众无法想象,官方在以整治互联网环境为名的行动时,为何会首先选择“八卦”账号作为“优先打击”的目标——理由是什么?而类似于“毒舌电影”这样严肃话题内容的公众号也在“封禁八卦账号”之列——官方做出如此傲慢、粗暴的举动又是为什么?

  政治观察人士指,中国官方对互联网信息管控力度的加大已经失去了东方哲学中“因势利导,不堵而疏”智慧核心。从最近一年多来中国官方信息管理机构的行为脉络上看,舆论并不能准确地判断出中国大陆未来在互联网信息管理——包括媒体和自媒体在内的意识形态领域的“管理天花板”在哪儿?

星探、卓伟等19个低俗追星账号被关闭(图源:新浪微博@微博管理员)

  猜不透的“毒舌”之死

  一批微博和微信公众号的“突然死亡”,中国大陆坊间的反应并不一致。

  受官方观点影响较深人士十分赞同对“八卦”新闻账号的“封禁”,他们的理由和官方高度一致,认为“这些账号干扰了中国大陆的舆论场,让民众沉湎于毫无‘正能量’的娱乐至死的信息中”。

  而那些质疑“封禁”行动的人士则认为,中国政府“涉嫌野蛮、粗暴运用公权力过于干涉了民众的选择权”——“一个人应当拥有八卦、炒作、低俗、媚俗的权利,以及接触到媒体相关信息的自由,是不可以剥夺的。”

  但无论持有哪种观点的人,都在一个话题上达成了共识——为何“毒舌电影”这样的严肃话题领域的公众号也在“封禁八卦自媒体”的名单中?

  有评论人士指,“毒舌电影”所涉内容,因爆料过于直白而威胁到中国大陆电影及上下游的“利益蛋糕”,特别是近来一直在吐槽的“影片删减”现象,“可能触碰到了某些更深层、更黑暗、更强大的东西。”

    有分析指,“毒舌电影”曾频繁批评中国电影的质量不尽如人意。在2016年年末,中共喉舌《人民日报》曾刊文,认为“恶评伤害电影产业”。多维新闻援引大陆网民观点称,杀掉读者评价较高的“毒舌电影”,让人疑惑此轮封杀的标准是什么。

  “此轮封杀的标准”之问,实际上是中国大陆民众和海外观察人士的共同困惑之处。

  有大陆媒体人士悲观地认为:“就像十年前‘纸箱馅包子’事件致使中国的媒体环境倒退十年一样,这次的‘限娱’事件,同样会使中国的自媒体环境倒退至少十年。所谓杀鸡儆猴,接下来的相当长一段时间,所有的自媒体都会相当老实,相当听话。”

  看不见的“天花板”

  面对中国官方对信息传播渠道(媒体+自媒体)的一整套调控,舆论表示出了困惑:中国大陆官方的网络管理机构究竟想要做什么?

  分析指,中国大陆全网对“娱乐八卦”账号的取缔,是中共网络信息管理在近两年来呈现了“收紧”趋势的最新动作。这当然是中国官方“滞后性”明显的对自媒体管控的限制性行动,但这绝非就是中国大陆互联网信息管理的“天花板”。

  此前,中国对大陆境内的网站进行管控,先是对“极左和极右”网站进行了打击,并有意弱化了“左右”之分。

  其后,官方管理机构发现了互联网信息平台中存在的“灰色地带”——大量点击率较高的商业网站(非官办、没有新闻发布权)在打“擦边球”,在网站的“自办栏目”中传播时政新闻的内容和评论。这显然是触碰了中共的底线——在中国大陆,具有媒体性质的信息传播方式只能由执政党自己管控,党媒、官媒的性质是“耳、目、喉、舌”。

  随后,中国大陆官方并未有任何迟疑,2016年6月以后,对商业网站的自办性新闻(观点)栏目进行了整肃,大批由官媒出身的媒体人正想借助商业网站的平台发表“自己的看法”,而遭遇了“失业”的结果。

  政治观察人士指,中国大陆在2017年6月1日开始执行的《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中,仅用“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制度一个门槛,就引发了大批自媒体账号的“封禁”,但舆论清楚地知道,这不会是中国官方管控互联网信息的“终极手段”。

  在中国官方已经看清楚“自媒体”与传统媒体一样具有“媒体属性”后,中国官方的网管机构想要做什么——未来还会做什么——“天花板”在哪里?这是各方,包括中国官方都无法回避的话题。

  对此,中共党媒《人民日报》6月9日发评论称这是一次正能量对负能量的胜利。

  评论称,被关停的账号炒作、低俗,背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因此,不管是追星种种、揭露丑闻,还是炫富成灾、恶意造谣,狗仔们的确是对社会的负能量。

  评论指,对互联网空间而言,依法关停绝对是一次正能量对负能量的胜利。自从互联网普及化,人们的社交娱乐方式逐步“上网”,网络文化既新潮又喧嚣,一时间各方力量尽显神通,甚至在一些角落里透着“臭气”。

  评论又指,这次网信部门的依法关停行动,就是让平台负起主体责任、让炒作账号无处藏身、还网民清净的空间,“大快人心”。

  炒作账号是娱乐的一种载体,关停账号不意味着禁止娱乐,更应该思考娱乐如何走正道。

  评论称,与娱乐相关的文化活动,不论互联网内外、不管明星与否、无论平台大小,都应该契合社会主流价值、对接社会主流舆论,这是文化消费的正道。

  评论最后称,依法管理、依法净网,不只是约谈平台、关停账号、净化直播,还会持续发力、常态治理。因为,这是一场没有硝烟、没有休止符的网络空间战、价值争夺战,任重而道远。

      (多维,综合)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