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局】美國財經新聞頻道CNBC周四(7月31日)分析報道,印度即使被美國威脅徵25%關稅兼罰款,也不急於在貿易談判中讓步,因對美出口佔印度整體經濟比重不大,且出於農民選票考慮無法承受向美企大規模開放農業市場;印度亦正加速與英國、歐盟、馬爾代夫等其他國家達成貿易協議減低衝擊。另一方面,美國在戰略上需要印度協助制衡中國,亦增加了新德里討價還價的籌碼。
美戰略上需印度助制華
美國總統特朗普周三在白宮向記者表示,跟印度的貿易談判仍然持續。除25%關稅外,特朗普亦威脅向印度徵收金額不明的「罰款」,稱是由於印方購買俄羅斯武器與石油、「惡名昭彰的非貨幣貿易壁壘」,以及其參加金磚國家(BRICS)組織。
印度商業和工業部長戈亞爾周日則曾在印度《經濟時報》訪問中指,雖然印方屬意跟美國達成協議,但並非基於迎合死線談判,有信心今年10月至11月能談成好的協議。
捍衛農民利益保選票
印度信貸評級公司Infomerics Valuation and Ratings經濟學家班迪奧帕迪亞雅(Sankhanath Bandyopadhyay)表示,印度政府以保障國內7億農民生計為由,在談判中抵制美方要求降低乳製品、大米、小麥、基改穀物如玉米和大豆的關稅。班迪奧帕迪亞雅指出,農業和乳業在印度具政治和經濟敏感性。實際上,執政印度人民黨(BJP)相當依賴農民選票。印方向美提出反建議,稱可加大從美國進口能源和防衛軍備。
美國政府資料顯示,去年美國從印度進口874億美元(約6817億港元)貨物,其僅佔印度整體經濟約2.2%,反映印方談判的空間。
另一方面,CNBC引述專家意見,指華盛頓有理由想盡早跟新德里達成貿易協議。日本瑞穗銀行經濟學和戰略主管瓦拉滕(Vishnu Varathan)稱,由於美國致力在全球供應鏈抗衡中國,而印度或可成為美國接受的製造業新陣地。
瓦拉滕又稱,印度在金磚國家內面臨中國壓力和領導地位競爭,因此美國可視印度為其在金磚內制華的伙伴。而假如印方能說服特朗普相信印度並不支持設立取代美元的貨幣,都可增加對美談判的籌碼。
(CNBC/今日印度/路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