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眼社评 习近平访港清晰亮底牌,23条立法势在必行!

史上最高特首任职监誓,体现国家高度重视香港

评论员 蓝雨

习旋风三天赢尽民心!中联办总结习的三日访港行程,表示今次习访港达成六项重要成果,即体现了习近平来港的三个目的,即对香港表达祝福、体现支持及谋划未来。而各界近距离接触习近平的风采后,都被习的真诚感动,为中央「点赞」,成为习的「粉丝」。但是,习近平在港的多番讲话,隐藏有重大信息,显示对港态度与立场有重大调整。

先总体回顾习近平的多次讲话。

在6月30日欢迎晚宴上,习近平致辞。提及香港人要有3个相信,包括相信自己、相信香港及相信国家。
习近平说,「一国两制」是中国伟大创举,在统一国家内实行社会主义制度,个别地区依法实行资本主义制度,过往从未有过,前进道路并不平坦,但中央实行「一国两制」的初心不会改变,决心不会动摇,要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信心,并以「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的恒心,推进「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践取得更大成就。

在会展中心会见200百余名各界人士时演讲,再次论及「一国两制」。他指「一国两制」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必然要在探索中前进。针对这些问题。他强调,看到香港发生的很多问题,有其复杂的历史根源和国际背景,不能作简单归因,更不能采取情绪化的态度,要正确看待,理性的分析。「我也再想不出还有甚么政治智慧比当初我们采用『一国两制』更高明了」。中央将坚持「一国两制」方针,不改变、不动摇,这个立场是坚定不移的,「坐而论道,不如启而行之」,对香港来说,应该关心的不是「一国两制」方针会不会变的问题,而是怎么全面准确把「一国两制」方针贯彻落实好。

在新一届特区政府宣誓就职礼致词时表示,再次强调中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坚持两点,一是坚定不移,不会变、不动摇;二是全面准确,确保「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践不走样、不变形,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还说时间充分证明「一国两制」是最佳的解决方案,也是香港保持长期繁荣稳定的最佳制度安排,是「行得通、办得到、得人心的」。「一国两制」是中国的伟大创举,是中国为国际社会解决类似的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案,是中华民族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的新贡献,凝结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中国智慧。

习近平把「一国两制」问题说的毫不含糊,在「一国」上,姿态强硬。他强调,一国」是根,根生才能叶茂,「一国」是本,本固才能枝荣,同时列出三条底线,即「任何危害国家主权安全、挑战中央权力和基本法权威,以及利用香港对内地进行渗透破坏的活动」,强调不允许触碰。在「两制」上强调尊重差异,取态较宽容,指出只要「爱国爱港」,诚心诚意拥护「一国两制」方针及基本法,不论持甚么政见或主张,都愿意与之沟通,明显是向民主派释出橄榄枝。对比前国家主席胡锦涛2012年同一场合的讲话,此是习近平讲话出现新内容之一。胡锦涛则未具体谈论“一国”和“两制”的从属关系以及国家主权安全。

致辞中还罕见地大篇幅谈到香港遭割让英国的历史,指出香港的命运从来同祖国紧密相连。「近代以后,由于封建统治腐败、国力衰弱,中华民族陷入深重苦难。19世纪40年代初,区区一万多英国远征军的入侵,竟然迫使有80万军队的清朝政府割地赔款、割让香港岛。鸦片战争之后,中国更是一次次被领土幅员和人口规模都远远不如自己的国家打败,九龙、「新界」也在那个时候被迫离开了祖国怀抱。那时的中国历史,写满了民族的屈辱和人民的悲痛……」对比前国家主席胡锦涛2012年同一场合的讲话,此是习近平讲话出现新内容之二。胡锦涛在回归香港15周年的讲话,并无谈论近代中国被列强入侵及与英国谈判香港主权的问题。

「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践遇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习近平体逐点列出,首三项正是「一国两制」未能全面准确落实的症结,就是「香港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制度还需完善」;其次是「对国家历史、民族文化的教育宣传有待加强」;以及「社会在一些重大政治法律问题上还缺乏共识」,笔者认为这点是暗示基本法23条立法势在必行。

此外,习近平屡次强调“一国”的重要性,在目前23条立法仍没建立前,笔者认为是为例如反国家分裂法等适用于香港特区埋下伏笔。因为若出现颠覆到国家主权的事,“中央不会置之不理。”法律上祭出的就是反国家分裂法。

在对新的领导班子的讲话中习近平送上三句话:首句是「一寸丹心为报国」,出自明代诗人于谦的诗篇《立春日感怀》。他说,大家都是贯彻落实一国两制方针及《基本法》的核心力量,属于关键少数,「要擅于站在国家的高度来观察和思考问题」;

第二句是「为官避事平生耻」,出自(金末元初)元好问《四哀诗‧李钦叔》,这句话是习近平于2013年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曾说过。表示,无论是全面贯彻准确落实一国两制方针,还是务实解决经济民生方面长期积累的矛盾和困难,无论是加强青少年对国家历史文化教育,或是依法遏制港独活动等,都要迎难而上、积极作为,「有的时候还要顶住压力、保持定力」。

最后一句是「上下同欲者胜」,出自《孙子兵法》第三篇《谋攻篇》,习近平于本年新年贺词曾说过此话。习近平说,管治团队是一整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真正做到「议而有决、决而有行」,确保依法施政的顺畅高效。更提醒如果香港「不识变、不应变、不求变」,就可能陷入战略被动,错失发展机遇,甚至整整错过一个时代。

他说,「一国两制」体现的一个重要精神就是求大同、存大异。香港是一个多元社会
,对一些具体问题存在不同意见甚至重大分歧并不奇怪,但如果陷入「泛政治化」的旋涡,人为製造对立、对抗,那就不仅于事无补,而且会严重阻碍经济社会发展。

习近平的演辞的亮点之一,是对民主派「吹和风」的取态,间接回应了他们要求增加沟通的诉求,这也是历届国家主席的首次表态。

总体而言,多番讲话侧重点各有不同,但都是围绕「一国两制」的一个有机整体。对比前国家主席胡锦涛2012年同一场合的讲话的多处不同,既折射出这5年,香港形势出现很多变化,但更重要的是反映出中央对港战略已经由被动转入主动,由“五十年不管”转为“五十年监管”,中央开始进入拨乱反正的对港政策新时代。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习近平只字不提政改,或反映中央希望林郑在未来五年专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但林郑月娥在未来任期内,应最低限度要做好政治工作,为日后政改打好基础。笔者认为,不提政改不等于放弃23条立法,专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固然是首要执政目标,但若对分裂势力打着“法治”旗号搞港独不加以法律制止,任何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举措都会大打折扣,大受影响,再现梁振英执政时期的无效。笔者认为梁振英本应做这个“丑人”为下任铺路,错失了利用占中骚乱后社会要求稳定的气氛趁机提出23条立法的机会。事实上,习近平的多番讲话,还有一条主线,就是遏制港独势力,保卫一国主权!

笔者预测林郑月娥任内应不会重开政改,但会推行23条立法,为国家和特区的未来保驾护航,斩断域外势力把香港变为颠覆内地的桥头堡之魔手。

还须指出的是,对新任行政长官的监誓,本届上升到国家主席层面,这与过往总理监誓有很大不同,意味着香港特区在中国的总体格局中不仅是经济中心单一地位,香港特区已经牵涉到国家主权,国家安全的格局中,由国家主席发出“决不允许利用香港对内地进行渗透破坏”的警告,会比总理更有震慑力;同时,由国家主席监誓,显示中央全力支持新特首施政,挑战特首,如同挑战中央最高领导人。也或暗示林郑月娥是习近平认可挑选之人。

还有就是,习近平与中资及驻港机构负责人谈话,提到「风清气正」。这四个字意味深长,针对的是以工作特殊性掩盖无能与腐败的问题,明显要求他们与香港既得利益集团切割,勿牟取个人利益。昔日中资华润集团宋林因贪腐被判囚就是一个反面教材。

习近平在不同场合的多番讲话,不仅点明了一国与两制的关系,亦点出香港目前存在的五大问题,没有留任何馀地,这与过往中央官员的做法形成鲜明对比,并且清晰地划出了中央在香港的不容挑战的三条底线。相信能为香港爱国力量指明方向和提供理论弹药。这也是回归二十年以来,中央最高领导人第一次如此清晰、尖锐地阐明中央在港的底牌,其潜台词是,如果各方继续蠢动,「勿谓言之不预也」,通俗点讲,就是丑话说在前头。

习近平这些讲话,清晰体现他对香港的问题瞭如指掌,对局势有新判断,给香港带来新希望。但也应清醒看到,中央口头上示警肯定不能阻止域外势力及港独势力的作乱步伐。新特首任重道远。海外华人希望林郑月娥女士,任内能赢得“铁娘子”的美誉!

(2017.7.3猫眼社评 逢周一,周三,周五在《熊猫时报》见报)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