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猫时报讯】美国中情局长蓬佩奥近日接受《华盛顿自由灯塔报》採访时说,“中长期看,中国有可能成为美国最大的对手”,原因是中国“有蓬勃发展的经济,而且有庞大的人口基础”。他还说,“中国不是想窃取我们的技术,就是要保证他们的反制措施可以击败我们,而且他们往往是双管齐下”。

蓬佩奥表达这些意思时,並没有使用激烈的语言。但是作为中情局长,他的话应该代表了美国情报界和美国政府对中国的主流认识,而且这种认识很可能將影响美国整体国家战略的制定和实施。
中国早瞭解美国的这一认识比晚瞭解它显然要好。
华盛顿视我们为“可能的最大对手”並非一定是中美关係的噩梦,它会让中美的战略互疑难以消解,但是这两个大国仍將有管控好这种互疑的机会。

蓬佩奥所说的“最大对手”,其实说的是成为对手的能力。只要中国的国家实力逐渐接近美国,后者就会自然將我们视为“最大对手”。因为中国崛起打破了美国自己长期一家独大的舒服预期,两强並存肯定没有美国鹤立鸡群的感觉好。
美国对愈发强大的中国製造实质性伤害,將比它现在这样干更难。儘管美国由於焦虑和防备的增加有可能开展更多挑衅,但是中国应对挑衅的资源將会增加得更快。崛起的中国容易变得更不安全,有时这会是外在的感受,但並非真实的逻辑。
因此面对美国的疑虑,中国除了进一步加快能力建设,別无选择。我们切不可天真地认为少装备一些核武器、少造几艘核潜艇,会对中美关係有好处,未来的中美关係必须在中国力量不断缩小与美差距的基础上加以构建。
美国的疑虑也会伴隨著更多的对华战略尊重和忌惮,因为同中国摊牌的代价越来越高,这会促使美方在很多时候自我克制和谨慎。两强之间的游戏规则与力量悬殊时的很多做法自然会不一样。
中美关係的实力基础一直在变化。朝鲜战爭时,美国视中国为受苏联支持的对手,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是美国对付苏联需要拉拢的伙伴。直到现在,中国的综合实力超越了美国之外的所有国家,並呈现一个一个补上短板全面接近美国的势头。美国的全球防范重心也一步步朝中国倾斜,中国长大了,要经歷成人面对的风暴了。
中国缺少顶级地缘政治博弈的经验,但幸运的是,这个国家拥有漫长的歷史和深厚的哲学,实事求是主义总是能把我们带向关键的正確选择。新中国从美国的敌人变为与它成为半盟友,然后两国又成为全球最大交易伙伴,现在美国感到某种“威胁”时,双方已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摊牌有了大国关係史上从未见过的难度。
中国就是要进一步发展自己,坚决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严守底线,同时要积极主动地扩大同美国的共同利益,绝不与美爭夺世界霸权。军事上中国应长期奉行积极防御战略,决不搞进攻战略。在这个大框架下,我们完全可以坦然些,不惧与美具体摩擦,不患得患失。
美国会知道,它不可能做到逆转中国的发展趋势,它要寻求代价最小的对华相处方式。而我们的上述原则实际上与它的利益相向而行,为其提供了现实条件下利益最大化的机会。这样的中美关係也將塑造21世纪整个国际关係的面貌。
(环球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