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部队越界入侵中国洞朗高原边境,中印部队对峙已经超过一个月。这段期间,中方多次呼吁印度遵循国际法退回边界线外,印方却始终置之不理,对峙情势愈来愈紧绷。印度当局必须理解,中方绝对不可能对任何一寸领土让步,印方需自行退出边界,才能避免轻率小错造成大灾祸。
这次中印双方在锡金段边界的衝突事件,印方之错昭然可见。洞朗高原领土主权属于中国毫无疑义,也一直在中国的有效管辖之下。即使不丹宣称洞朗属其领土,而中国和不丹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陆续进行了24轮边界会谈,迄今未正式划界,但验诸事实,中不双方对边境地区实际的管辖,还是存在了基本共识。
洞朗既是中国的领土,中国要在此区进行公路建设,便利运输以助民生,理所当然,轮不到不丹来说三道四,作为局外人的印度出兵阻挠更是师出无名。
中印边界锡金段早在1890年的《中英会议藏印条约》中即已明确划定,印度政府也多次以书面形式予以确认,如今印度边境部队人员及战车越过边界,入侵中国领土,恶意阻挠公路建设工程,至今不肯退出,是公然破坏国际条约、违背国际法的侵略行为,不要说中国绝不会容忍,国际社会也不可能接受。
坦白来说,印度越界入侵洞朗高原,明面是替不丹出头,背后真正原由,是忌惮近年来中国日益强大,恢宏的「一带一路」计画更将大幅强化国际合作、提升中国的影响力及国际地位,印度追赶不上又应对无策。加上经过巴基斯坦所属喀什米尔的「中巴经济走廊」,被列为「一带一路」的旗舰计画,可能增加巴国对抗印度的筹码,印度情急之下,採取了莽撞短视之举,妄想以衝突对峙为自己製造谈判筹码,好凭空捞到点好处。
但是,印度这招失算了。中国捍卫领主的决心宛如钢铁,不对外挑衅,但也绝不畏战。如果对入侵领土的行为忍气吞声,那麽中国日后凭什麽捍卫其他任何一寸土地?如果以条件交换入侵者的退出,那麽岂不是在变相奖励这种勒索恶行?
一个多月来,印度多次要求进行外交谈判,俨然企图以退兵作为交换筹码。但中国自始至终只有一个立场,就是印度必须无条件退出中国领土,外交部发言人陆慷也明确指出,中方绝不会在主权问题上做任何妥协,此次事件责任完全在印方,敦促印方认清形势,尽快採取措施,避免事态进一步升级,「不要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换句话说,即使中印要进行外交谈判,退兵也是谈判的前提,而不是交换条件;印度想谈,也得退出边界了再来谈。
1962年的中印战争,中国取得了压倒性的胜利,印度至今深以为国耻。时至今日,印度虽然积极强化边境战力及武器设备,但人民解放军的战力与武器提升得更多。而边界地区道路输送不易,若真的发生军事衝突,双方边境部队的战斗力与对抗意志会产生决定性的作用。
而中国国防部新闻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吴谦大校日前公开表明,中国边防部队已在现地採取紧急应对措施,并将进一步加强针对性部署和训练,他提醒印方不要心存侥倖,不要抱不切实际的幻想,「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年的历史证明了一点,那就是我们捍卫国家主和领土完整的能力不断增强,决心意志坚定不移。撼山易,撼解放军难。」
任何国与国之间的对抗,无论手段如何,终究要靠实力与意志作后盾。对于抵抗侵略保卫国土,中方绝对有足够的实力与意志,只看印度何时认清现实自行撤退;因为双方果若引爆战火,最后印度付出的代价绝对比中国高得多,莫迪政府恐怕也将面临难测的政治风暴。
中方提出「一带一路」计画,是为了强化与世界的经贸合作,不但无意于针对印度,甚至也欢迎印度共襄盛举。如今印度和巴基斯坦都加入了上合组织,两个宿敌应有机会创造双边及多边的各项合作,印度冒进入侵的行为,无论就区域而言或就整体国家发展来看,对印度都是既愚蠢又有害无利的举措。及早自行退出让此事划下句点,才是明智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