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军越界 舆论称勿谓言之不预 “洞朗自卫反击战”开战先兆

  

  中印边境战争或者洞朗地区重燃。(黑白图片)

      【熊猫时报讯】中印边境对峙事件持续近两个月,日趋强硬的中国官方舆论被指开战先兆。据内地媒体报道,建国以来先后三次在边境发起自卫战,战前必以「勿谓言之不预」六字警告对方,而官媒央视周日就已表明「凡事有度,知止未上,勿谓言之不预」,意味中印对峙事件已将近动武阶段。 熊猫时报先拟名为“洞朗自卫反击战”。

  新中国建国以来先后与三个边境国家有过战争,当中包括1962年的印度边界自卫反击战、1969年的珍宝岛自卫反击战,以及1979年的对越自卫反击战。这三次反击战的共同特色是时间不长、规模不大、断断续续。有的是打打停停,或边打边谈,被时任国家主席毛泽东形容是「政治军事仗」,中心是政治博弈,而不是你死我活的革命政权斗争。

  三度在边境发起自卫战

  1962年中印战争胜利后,毛泽东翌年2月19日下午在中南海怀仁堂接见总指挥张国华中将,听他对中印战争的汇报,其间再次指出,中国这次打了一个漂亮的「政治军事仗」。分析认为,「政治军事仗」不打则已,打则必胜,且打得有理有利有节,适可而止,继续谈判,不服再打。纵观中国三场边境自卫反击战,莫不如此。

  值得注意的是,三场战争开战前均有国家正式管道的宣告或警告,三次开战前均说过「勿谓言之不预」,意思是「出事后你别后悔,别怪我当初没有给你说」。中印边界战争前夜的1962年9月22日,《人民日报》就发表一篇社论《是可忍,孰不可忍》,在文末有力结尾,「局势是险恶的,后果是严重的,我们要正告印度当局,勿谓言之不预也」。

  至于珍宝岛自卫反击战前的1967年7月3日,新华社引述外交部提出强烈抗议,结尾也引用了「勿谓言之不预也」。对越自卫反击战前的1978年12月25日,《人民日报》就以《我们的忍耐是有限度的》为题再发社论,同样是文章结尾最后一句话,再次意味深长的示警,「越南当局在反华的道路上已经走得够远了。勿谓言之不预。」。

  洞朗增兵暂驻扎80营帐

  针对今次中印边境对峙事件,中国各大官方媒体连日来已提升舆论警告,《人民日报》上周五的评论文章指印方的非法越界行为「不会为任何一个主权国家所容忍」,央视评论员周日的文章就点明「凡事有度,知止未上,勿谓言之不预」。分析认为,官方舆论再现「勿谓言之不预」六字,显示中印对峙事件已经到动武的最高等级。

  另据印度媒体报道,北京为了对新德里发出强硬的信息,已在洞朗附近增兵,在距争议点约1公里的地方,有解放军驻扎了80个左右的营帐,但推则目前军力达到800人,意味尚未部署整个步兵营。此外,印度军方向靠近洞朗地区印度一侧的一个村庄下达搬离并腾空房屋的命令,目前未知此举是为了安置兵力还是避免村民在潜在冲突中伤亡。

  对此,熊猫时报的猫眼社评曾在分析文章中首次提出,反击战将在9月10日左右开打,值得大家关注。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