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猫时报讯】2017年,中国对国内几家最大的企业和他们创纪录的海外收购亮出了红牌,让投资者和企业高层们心惊胆战。
监管部门担心这些收购会造成中国金融体系动盪,压迫人民币贬值,製造更多债务,从而重複日本当年的错误。
但即便是中国在放下闸门,那些有助于增强经济潜力的对外投资仍在获得通过。举例而言:招商局港口计划投资最多11.2亿美元来开发和经营位于斯里兰卡的港口设施。
据荣鼎谘询(Rhodium
Group)分析,私有企业主导了2016年收购规模创纪录的交易热潮,而2017年将是政府所有企业的天下。他们估算,2017年1-6月交易总额中将近60%来自国有资本,主权财富基金和国有企业「回到了驾驶位上」。
「中国仍在迈向全球 ,但这是有选择性的,」《What the U.S. Can Learn From
China》一书的作者、纽约大学经济金融学副教授Ann Lee表示。
基础设施类资产是优先考虑物件之一。「一带一路」倡议中将有大量从亚洲到欧洲的港口、公路和铁路投资项目。作为回报,中国将扩大影响力和出口市场,閒置的钢铁和建筑业产能也将获得用武之地。